朱棡的眼中又是掠过一抹狠辣之色。
“嗯,毕竟我们不能总抓着官吏不放,反而是对于江南士族,没有任何的动作。”
“既然案子一件接着一件,他们也不想让我们好过,那我们也别让他们好过了。”
“这样一来,又可以充裕一下国库,那我们所做的事情,有了银子的支撑,也可以提上一些日程。”
朱标也是极为不厚道的笑了笑道。自打朱棡回京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库就已经是十分的充盈,再加上大明宝钞的有效运行,还真是一片欣欣向荣。
至少前段时间,朱标微服出巡,这应天府已经很少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了,还有就是流民也少了很多,百姓也算得上是安居乐业。
足以见得,大明真的在向盛世迈进。
朱标又岂能不欣慰。
那现在又可以充盈国库,那所有的图谋,还有改革,也可以再次提上一个日程。
这也是对于大明百姓的负责。
“银子只是国家发展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人口。”
“一定要鼓励百姓生育,而且为了避免他们养不起孩子,而将孩子遗弃,所以除了慈幼院。”
“我还准备开设一个补助的部门。”
“凡是一家超过两个孩子,就可以向这个部门申请,一定的补助金,用来养活孩子,维持家庭运作。”
“那这样一来,也就是相当于朝廷鼓励他们生育,生的越多,补助就越高。”
“还有就是家中父母,如果有残疾,不能务工务农,也可以提供一定向的补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大明百姓。”
“那我大明的人口,就会在短时间之内暴增。”
朱棡先是摇了摇头,但又是搓了搓手道。
其实也就是后世的计划生育补助,而意思也并不难理解,就是朝廷给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发的银子或提供的帮助。
比如,有的家庭因为只生一个孩子或按照朝廷规定生孩子,可能会得到一些经济上的补助或特殊照顾,帮助他们减轻养孩子的负担。
这些银子通常来自国家,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按照朝廷的计划来生育,保持人口的平衡发展。
但是鉴于目前大明的情况,计划生育就不必了,毕竟古代娱乐活动稀少,特别是晚上,几乎是没有什么活动。
那所有的精力都会放在为爱鼓掌上,而为爱鼓掌的多了,小孩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生了。
只是这些小孩还不能算作人口,因为医疗水准有限,还有百姓穷苦等诸多问题,有些孩子根本长不大,幼年就夭折了,又或者是被遗弃而死。
但百姓也是无奈,养不起真的是养不起,不是他们真的愿意舍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他们也会心疼。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些为人畜生的父母,毕竟不管是在哪里,都会有这种畜生。
所以想要让人口得到暴增,百姓富裕是一方面,朝廷也要让百姓明白。
他们生孩子,朝廷会给他们最低的保障,让他们足以养得起孩子。
但朝廷会时不时的核查,以避免孩子夭折,还借此为由,向朝廷索取救助金。
因为这样是犯法的,所以也要让百姓明白。
救助金可以申请,可以领,但是绝对不能违法,违法必追究。
这也是以法治国的根本理念。
“大明宝钞掌控在朝廷的手中,而且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运转,这的确可以造福于大明。”
“但银子就等于粮食,所以朝廷给他们发银子,发大明宝钞,但没有粮食,又该如何?”
“所以哪怕大明一时救得起,也不可能救一世。”
朱标却是摇了摇头,反对道。
这也并不是朱标不心向于民,而是因为粮食的产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问题。
大风之年与大灾之年,比比皆是,根本难以杜绝。
所以一旦大明的粮食短缺,哪怕是给了救助金,也还是买不起粮食。
那就唯有提高救助金,可是这救助金一高,买得起粮食了,可是大明宝钞的体系也会慢慢崩盘。
还不如维持原状,生了孩子,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助,但这个补助不是持久的,而是一次性的。
就比如百姓家庭生育了三胞胎,朝廷会奖励钞十锭、米五石。
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拖垮朝廷。
“伱搞死了这么多士绅豪强,还有江南士族。”
“别说是账面上趴着的银子,光是他们堆积起来的粮食,都足以应对大明未来十几年了。”
“那你担心什么?”
“况且田亩就在那里,庄家每年都会涨,就算是大灾之年,粮食也还是会有,就是多少的问题。”
“而且我不相信往后的大明,年年都是大灾之年,那可能就不是天灾了,那是咱家老爷子该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错?”
“所以不管是粮食、还是大明宝钞,都不会因此而崩盘。”
“那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提升人口,只要你有人,只要这些孩子能长大成人,不管是对外动兵,还是经济建设,彰显繁荣昌盛,哪儿哪儿不需要?”
“况且一旦有了人口,只要人口的基数正在增长,那我们就可以出兵中南半岛,以铁血杀伐的手段将其吞没,斩草除根,将其纳入版图。”
“我大明还会缺粮食?”
“所以老大,别只盯着眼下的这一板一块,没有任何的意义,它只会限制你的贫穷,更会限制你的思维。”
“因为比起眼下的银子、粮食,人口的增长,才是我大明的重中之重。”
朱棡倒是直接没好气的看向朱标道。
不管古人如何聪明,他们都会受制于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政治上聪明猛如虎的朱标,竟然会这般的愚笨。
果然,还是那句话,老朱家的这些子子孙孙,没有一个拥有经商的头脑,更不懂得什么叫做经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