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他是在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以免当场失态。
沉默片刻之后,朱棡言辞恳切,却又掷地有声地反驳道:“粟尚书,此言差矣!
财政之事,其繁杂艰难,孤王岂会不知?
然而正因深知其重,方不敢有丝毫懈怠。
更绝非如您所言,仅凭一腔热血便贸然行事。
吾身为大明藩王,受父皇恩泽,享百姓供奉。
自当心系家国天下,为大明之兴盛竭尽所能。
这财政新举措,乃是孤王耗费诸多时日。
深入民间考察,详研各方利弊之后,方慎重提出。
如今这世道,风云变幻。
旧有财政之法虽能维持,但长此以往,恐难满足我大明日益增长之需求。
国库若不能充盈,军备何以强化?民生何以改善?
大明即将实施的各项建设,又何以推进?
您身为户部尚书,未对孤王的想法做丝毫探究。
便以这般轻蔑之态、守旧之见,在此妄加指责,实非明智之举。
况且作为把控户部大权的朝廷大员,你本应广纳良策,为国库开源节流。
如今却一味守成,岂不是有负圣恩,阻碍大明发展之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