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雪落红楼万芳春> 18. 第九回下 怀才不遇雨村含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 第九回下 怀才不遇雨村含怨(1 / 3)

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倒不是一味的谦让有礼便能得到尊重。

贵族家的小姐应以安静守礼、惜字如金为要,若是对下人太多话、太和气,反而要被下人嘲笑门第低、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

本来人与人之间平等、真心相待乃是破除隔阂的好方法,封建制度却将人牢牢地钉在各人应处的阶级中,并且用规矩、体统来让本该对这一切充满质疑和反抗的底层人反过来成为维护阶级统治最强大的力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管事媳妇福身告退,心里十分赞赏。

彼此相处了这些时日,这位姑表小姐模样儿又标致,性子又沉稳,举手投足间真是通身的气派。

怨不得老太太口里心里一时不忘,特地打发自己几人千里迢迢地接了她来。

媳妇婆子们又要张罗下船的事宜,又要与贾雨村的船互通消息,一时各人都忙碌起来。

见几人离开,黛玉才压低声音对秦雪嘱咐道:“我不是同你生气,只是你也太大胆了。外面这些不相干的人,彼此不知道底里,若是生出什么牵扯,不单林家的名誉尽毁,连外祖母家也要受连累。这次也罢了,以后可要加倍的小心,不可如此莽撞,若惹出事来,连我也不知如何收场才好了。”

秦雪点点头,真心抱歉道:“对不起,这事确实是我疏忽了。在我的世界里,不论男女,大家成天都在外头街上走,谁每天不看个千八百号人,谁又每天不被千八百号人看呢,早就习惯了,所以我脑袋里实在是没有这根弦儿……以后我一定记住了。”

半晌,秦雪又忍不住问道:“不能见成年男性我还能理解,可是刚才那个小孩子,他看起来只比你大一点,难道你们连别人家的小男孩也不能见吗?”

她最后这句问话的声音压得并不十分低,被王嬷嬷听到,将针线放下,接口道:“来时秦管家叮嘱我千万多关照你些,我还不很当一回事。结果还真让秦管家说中了,你这小丫头真是要多学些规矩才使得。”

秦雪挠了挠头,笑道:“我果然不很懂,请嬷嬷教给我罢。”

王嬷嬷道:“《礼记》里头说了,‘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同食’,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远了不说,你瞧咱们家里内院的小厮们,他们还不都是些小孩子?便是这些人,若是远远望见了小姐,也都是要低头避让的,更何况是外头的人。好孩子,等咱们到了贾家,你可不要再问出这样的话来,叫人家以为林家的下人没有规矩,让人看笑话!”

秦雪便问道:“嬷嬷,那为什么年长些的女人就可以随便见外人?难道年长的女人就不是女人了么?”

王嬷嬷思维一滞,是啊,众人皆以为这样的事是分属应当,可是……为什么呢?

这次从贾家南下来接黛玉的几个人,也都是有年纪的婆子和年长的媳妇。

她们忙前忙后处理一应对外的事宜,大多不需避讳什么。

秦雪笑道:“女人在这里最重要的属性是生育能力,年纪大的女人减损或者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她们在世人眼中的女性特征也就随之消失了,就可以当作普通的工具来使用了。”

王嬷嬷像看小怪物一样看着她。

黛玉却在暗暗思索秦雪这番话的含义。

秦雪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些老规矩虽然在秦雪的心里是封建糟粕,可是却实在没办法跟古人讲道理。

既来之,则安之。

秦雪立即凑过去拍马屁道:“嬷嬷,您可真厉害!随口就能把《礼记》念出来,喏,针线活也做得这么好,做东西也好吃,真厉害!”

王嬷嬷本来是故意要做一个严肃的样子教训秦雪,此时老脸一红,绷不住便想笑,作势就要用手上的绣花针扎她,一面道:“我怎样会背书哟!我是一个苦瓠子,哪里又识得字?这些要紧的话儿听教引嬷嬷们念多了便记住了,你啊,也最好给我记住!”

秦雪满口答应下来,又回头向黛玉一笑,黛玉忍不住也笑了。

另外一条船上,贾雨村也刚回到船舱。

候着的童儿见了他,忙捧上茶来。

雨村信手接了,慢慢啜着。

雨村游至扬州落脚之时,虽然穷途落魄,但也不愿跌了身份,便也买了两个小童儿伺候。

一个改名叫闻之,另一个便叫学之。

闻之方才随雨村在船头,此时便笑道:“才刚过去那趟船,可当真气派呢。”

内舱的学之听见说,忙问道:“怎么说来?”

闻之还未答话,便听雨村不悦道:“怎么如此多话!等到了京里,若还是这么不懂规矩,小心叫人笑话。”

雨村其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涵养工夫却甚不佳。

何况他又郁郁不得志,自觉满腹经纶无人赏识,所以多有心中不称意的时候,对两个书童也常有责骂之事。

此时闻之听见先生不高兴了,忙将嘴闭起来,那学之虽然好奇,却也不敢问了。

两个童儿不说话,舱中顿时安静下来,雨村的心却不能平静。

那船上载的是什么人物,无知童儿瞧不出,自己却岂有瞧不出的道理?

这样气派的官船,定是新调任的官员和家眷人等所乘。

闻之说得一点不错,真是好生气派。

乘船的气派还是末流,等这家人到了京都,自然还有宝马香车早早候着,迎他们往那高门大宅里去,此后定是宾客盈门、风光无限了。

每当这时候,雨村心里便是又苦又酸。

自己与旁人一样寒窗苦读多年,自问学识过人。

天下秀才举子谁不想着能上金殿提对,一朝扬名?

自己随着千军万马冲向“科举”这一座独木桥,又得那位甄家老爷资助,好容易考取了进士,幸运地成为了万千人中的赢家,也得了一个官做。

自己本来要一展宏图、大展拳脚,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志向抱负。

无奈世人浅薄,自己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