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第206章 我们的芳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章 我们的芳华(2 / 3)

回来时,俏脸已经被热得粉扑扑的,两边鬓角微湿。

她没有在意,而是笑着将饮料递给程开颜,脆声道:“等久了吧,刚才提行李真是辛苦了,真是感谢我的小程同志!”

“不用谢。”

程开颜接了过来,心说本来两个人可以一起去买的。

“不过车站的物价真的比外面贵了些。”

刘晓莉抚平裙摆坐在程开颜身边,有些抱怨。

“难免的,毕竟这里是火车站,那我们就一起喝吧。”

程开颜晃了晃手中淡黄色的橙味汽水,笑着说。

勤俭持家果然是这个时代的底色,不过自己都赚了不少钱了,汽水这种东西还是随随便便喝的。

他将吸管递给身侧的女孩,“下次记得买两瓶,有我在就少不了你的。”

刘晓莉笑了笑没说话,她接过吸管和程开颜一起,将白色吸管插进塑料袋中。

小嘴吸吮,清凉酸甜的汽水涌入口腔,直达胃部,将暑气消弭。

“只是单纯想和你一起喝一瓶而已。”

刘晓莉抬头看他,语气平静的说道。

少女说完,伸着淡红的湿润舌尖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

一抹湿润的亮光抹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媚意,煞是好看。

“这样啊……”

程开颜被这话愣了愣,很快笑了起来,调侃道:“晓莉姐变得主动了呢。”

“哼!”

刘晓莉哼了声,不再说话了。

只是低下头抿住吸管,在齿间轻咬着。她要把饮料喝光,让这家伙没得喝!

咕噜咕噜——

‘真是口嫌体直的家伙,不过主动起来也是好事。’

程开颜嗅着淡淡的栀子香,心情轻快的想道。

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少女白皙微汗的额头,悄然抬手用衣袖给她擦了擦。

而刘晓莉很是迟钝的没有什么反应。

因为低头,而露出的白皙粉嫩的耳尖,却泛着粉霞,格外可口。

显然她被自己出卖了。

车厢气氛和谐自然,带着淡淡的暧昧与温馨,让二人有些沉醉。

这时:

“咣当咣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咣当咣当——”

火车响起长长的鸣笛,车轮滚滚向前。

属于二人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

……

火车出发时,已经十点了。

车厢安静,只有翻书的声音。

这次有些幸运,偌大的车厢里就两人,所以两人都占据着一个下铺面对面坐着看书。

看了会儿书,就到了饭点,两人去打了点水洗把脸,然后到餐车吃完午饭。

回来后,刘晓莉继续看了会儿书,程开颜则拿着笔记本思考着新的作品。

在昨天见证了刘晓莉和朋友们的深情友谊和绽放的青春年华,他心中也不禁跟着共鸣几分。

刘晓莉在江城歌舞剧院的担任舞蹈演员,而他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在南疆那边的军区文工团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现在回想起那些在文工团过往的经历,有风光,有不堪,也有伤痛,不由心中唏嘘。

他昨天就想记录下点什么,写作无非是将内心的表达传递给他人。

程开颜看了看坐在对面倚着小桌板安静翻书的女孩,干净秀气的俏脸被手掌托着,举手投足间带着骨子里的优雅和自然。

这样的女孩,他在军区一级的文工团都没有见过。

他想到刘晓莉的职业以及自己曾经在南疆那边文工团工作的经历,“那就写篇关于舞蹈,关于文艺,关于青春年华的故事吧。”

程开颜靠在车厢的铁皮上,感受着铁皮的温度在纸上写下,舞蹈,文艺,青春……

以及芳华二字。

这是他在想到这个主题后,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作品,这部作品讲述,在一群军队文工团青年成长的青春故事。

主要围绕善良但命运多舛的刘峰和受尽欺凌的何小萍,以及他们与文工团其他成员之间的友情和爱情。

他们随着大时代的变迁,经历从青春的梦想到现实的残酷,最终面对各自的人生转折。

元素较为齐全,但故事的内容与和思想终究是一部类伤痕文学的作品。

另外,文工团之间亦有差别。

文工团,就是文艺工作团的简称。

大致有文工团、宣传队两种,还划分有专业,业余两类。

70年代,按规定各大单位才能有专业文工团。

大单位的意思,即各军区、军兵种、各总部和海军舰队、军区空军经中央军委批准定编的文工团宣传队。

各军、师和省军区、军分区的文工团宣传队,尽管有的水平很高,但仍是业余的。

这业余的和专业的区别可就大了,不光是编制上,待遇上也不一样。

专业文工团的正式演员都是干部,最低也是正排级。

业余文工团的演员算战士,什么时候提干那是以后的事。

在服装上也是一目了然,干部演员穿四个兜的,战士演员穿两个兜的。

不过,说是业余的,实际上不少都是吃“专业饭”的。

和后世的劳务派遣类似,拿着“业余”的待遇,干着“专业”的活。

七十年代中期,部队专业和业余文艺演出团体数量多,编制大,人员多。

对社会上的文艺青少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很多会唱歌、跳舞、拉乐器甚至翻跟头的中学生,都被特召入伍当上了令人羡慕的文艺兵。

程开颜那时候的经历就是这样,不过他一开始是战士,有一次部队里来了文工团慰问演出,缺一个弹钢琴。

程开颜就抓住机会上去弹了一次,展示了超高的钢琴水平,于是就被文工团一位三十多岁,姓陈的女干部以“拉壮丁”的形式带去了文工团。

当时的文工团,钢琴人才很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