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二人手上。
程开颜扯开易拉罐的拉环,嗤的一声,可乐的泡沫泛起。
“呼……还是这个味道。”
他喝了口,熟悉的气泡感席卷口腔,让其很是怀念感慨。
“那个,程开颜同志能不能请您给我签个名?我很喜欢您的《情书。”
女同志脸蛋粉扑扑的问,接着从怀里抽出一本书。
看样子是刚才去拿东西时带上的。
“没问题。”
程开颜从领口抽出自家对象送给自己的钢笔,在书上的扉页上签下名字。
“谢谢,就不打搅您休息了,晚安。”
女空乘兴奋的推着车子走了,临走前还不忘道一声晚安。
“晚安现在的小姑娘真不害臊。”
宁秋月冷笑着对程开颜说,阴阳怪气的。
“怎么你吃醋了?”
“滚!我这是替嘉嘉看着你!”
被他怼了句,宁秋月冷哼一声,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休息。
宁绾嘉关我什么事?
程开颜无语,他没什么睡意,看向舷窗外的天空。
平流层之上的天空总给人一种神奇,瑰丽的视觉享受。
夜晚能看到毫无阻挡的月亮与繁星。
白天能看到被阳光染成赤色的无边云层。
不知道看了多久,程开颜靠在舷窗上,昏昏沉沉的睡去。
等到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天亮了?”
这一觉没睡好,程开颜搓了搓困倦的脸,低头看了眼手表,发现才五点半。
再一看,飞机已经停在地面机场的跑道上。
显然飞机已经抵达了昆明巫家坝机场,这是这里唯一民用的机场。
云南这地方,山区、半山区占据了全部面积的90%以上。
建国前,这里就是最重要的空军军事基地。
全面对日抗战时,这里最多修建了五十二个机场,几乎每个县都有机场,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建国后就取消了很多机场,数量少了许多。
当时机场虽多,但都比较简陋粗糙,有些机场的跑道甚至是用石碾子压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航天航空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的空军博物馆就存放着一块来自中国云南的巨大石碾,纪念此事。
思绪闪过,程开颜转头看了眼宁秋月,她还在休息。
于是将她推醒。
“到了?”
“嗯。”
“整理一下,先去找机场负责人打个电话。”
宁秋月清醒过来,又将几个跟随过来的工作小组干事叫醒。
然后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众人先去找机场负责人,给军区打了个电话。
在机场等了半个小时。
几辆军用大卡车驶进机场跑道,车门咔嚓一声打开,下来一个身穿笔直军装的负责人。
“宁组长,程副组长,我是叶永胜,废话就不多说了,先带你们回去休整。”
负责人见到宁群体和程开颜二人,挥手敬礼。
他多看了程开颜一眼,随后简单做了个介绍。
据介绍这位是大校军衔,主管军政工作,以前在总政工作后来调到这里。
简单寒暄两句后,他带着众人在机场里坐上车,去军区驻地。
半个小时后。
众人在山路颠簸中,总算到达一座坐落在市郊山脚下的军事基地。
放眼看去,绵延不绝的建筑物躲在茂密的植被下,将大片的山头覆盖。
随着栏杆抬起,车辆驶入。
三米高的大铁门,通往内部那一排排的云南松,以及巨大校场上在空中飘扬的红旗……
记忆中的熟悉的场景出现在眼前。
程开颜眼帘低垂看着,他的心情有些微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在这里留下的生活痕迹,要比北京四合院多一点,这里是他度过大半个青春时期的地方。
时隔一年,再次回到这里。
算是近乡情怯。
他已经从一个文工团战士演员,摇身一变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才子,甚至还担任了本次采风工作小组的副组长。
变化不可谓不大。
程开颜深吸一口气,眼神平静下来。
车辆路过军区参谋部,战地总医院,新兵训练基地,军事学校等众多部门,以及校场上正在例行训练的驻守战士。
他们这些在和平社会成长的文艺工作者,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平日里难以见到的一幕。
整个军区驻地俨然是一个成体系,自给自足运转的小社会。
程开颜原先所在文工团也在这里,南疆国防文工团。
bj的叫“战友”文工团,江城的叫“胜利”文工团。
“到了,大家先下车。”
叶永胜叫来几个后勤的战士,带着大家进宿舍,安排了衣食住行。
众人先行休息,等到其他省市的采风作家们到来,再开会统一安排行程。
军区宿舍楼,301号房间。
“我都整理好了,需要我帮忙吗?”
程开颜看着正在整理床铺的三人,随口问了声。
和蒋子龙以及叶辛分到一个宿舍,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不用了,马上就搞好了。”
蒋子龙摇摇头。
“那我出去转转。”
程开颜心情有些微妙,像是紧张和激动,又或者是忐忑。
“等等,虽然你是副组长,但你别乱跑啊!万一犯了什么忌讳就不好了。”
蒋子龙像个老大哥一样,不厌其烦的叮嘱。
毕竟在他眼里,二十岁的程开颜和孩子没什么差别。
“没事,我以前就在这里待了好几年,我可太熟悉了。”
程开颜失笑一声。
“去吧去吧,早点回来。”
蒋子龙明白了,这小子是要去见以前的朋友。
“嗯。找不到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