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dc漫画的logo动画在大荧幕上依次闪过。它们全都变成了冰蓝色,正好跟宣传海报的色调一致。
乔治·莫里斯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对诺兰这个导演心有好感的原因。
这个英国人很喜欢抠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但最后往往就是这些细节,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氛围。
电影就在乔治·莫里斯对诺兰的赞叹开始了。
第一组镜头是极具几何美感的一栋栋高楼,它们错落有致的组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美国各地,每一个正在电影院看到此幕的电影观众。
包括正在纽约一家小众影院里的伊万卡,都在心里喃喃出它的名字——
哥谭市。
紧张的音乐声,伴随着电影画面一起出现,几乎瞬间,就让许多人感受到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砰的一声,一幢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从里往外被击破了。
两个戴着小丑面具的家伙,出现在画面中。
其中一个拿着一把鱼枪,准备把绳索射到对面矮楼的屋顶。
就在观众们都觉得电影会顺着这条线继续展开的时候,没想到紧接着画面一闪来到了地面的街头。
一个人来车往,非常繁华的十字路口。
一个挎着一个旅行包的男人背对着镜头,摄像机慢慢的从远到近向他推进。
男人站着,双脚分开,齐颈乱发随风舞动。
乔治·莫里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这么简简单单,只是一个微驼的背影,居然给了他一种猛兽,正在寻找猎物的压迫感。
镜头从远而近慢慢推进,焦点渐渐集中在了男人左手拿着的那一张面具上。
那也是一张小丑面具。
但尤为阴森诡异。
一辆家庭旅行车“吱”的一声,停在了男人的身前。
男人戴上了面具,拉开了车门。
密集紧迫的音乐陡然高昂起来,就像一场盛装舞会报幕完毕,正式开始。
而接下来的五分钟影片的开场镜头,将在未来十几年间,被无数电影致敬,也将成为无数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甚至有电影评论家认为,这是21世纪以来,最引人入胜,也是最为精彩绝伦的影片开头。
但在2007年7月13日,黑暗骑士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个深夜凌晨,所有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包括罗杰·艾伯特在内,没有人会去思索这五分钟的影视结构或存在的意义。
因为从那个男人戴上小丑面具开始,情节的发展就像突然提速的火车,让人目不暇接。
影片开幕的那两个男人,果然利用渔枪,滑到了对面的屋顶。
同时,旅行箱车里的剧情也在与之齐头并进。
车里一共三个人,司机和副驾驶两个男人各自带着不同的小丑假面,他们之间的对话,简单有效的交代了当前情节的来龙去脉。
司机道:“好了,人齐了,我们开始吧。”
副驾驶的人惊讶道:“就我们三个?”
司机摇头道:“屋顶还有两个,五个人一起分钱,已经不少了。”
副驾驶的人提醒道:“这么说,应该是六分为份,别忘了策划行动的那个家伙。”
司机冷笑道:“他以为他什么都不作,就可以分钱吗?”
副驾驶:“呵呵,我知道人们为什么叫他小丑了。”
前面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后排那个戴着阴森小丑面具的人一直一声不吭,自顾自的检查自己手里的枪械。
这时,他终于准备完毕,扭头看向了窗外。
电影画面就随着他的扭头,切换到了屋顶上的那两人。
他们似乎也刚好聊到了这个话题。
一个人一边整理着包里的工具,一边问道:“…所以,他为什么叫做小丑?”
另一个人拿起一个榔头,敲开了面前的电箱,口中说道:“听说他很会化妆。”
“化妆?”
“是的,就是用来吓人的那种妆,战妆。”
对话结束。
街头上的三人把车停到了路边,冲进了一家银行。
看得出来,这是一家规格颇高的私家银行,几人冲进去,司机朝天扫了一梭子,“不许动,全都给我趴下!”
副驾驶冲到了柜台,开始狂喷垃圾话,威胁柜员。
与此同时,屋顶上的两人已经打开了电箱,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线路。
其中一个人拿着个仪器,连着箱子里的电线,嘴里嘟嘟囔囔着:“找到了,无声报警器,让我来看看它接到哪里去。”
他的同伴站在他身后,把手伸进去了怀里。
画面又一次给到了银行,几个劫匪正在用武力胁迫控制着局面。
戴着阴森小丑面具的那人打开了一直带着的旅行包,原来里面是一个个手雷。
他拉开一个手雷的保险,把它塞进了一个人质手里。
接着,画面又切换到了屋顶。
那个正在连线的劫匪疑惑道:“怎么回事,为什么连到了一个私人号码?”
他背后的同伙说道:“有问题吗?”问话的同时,右手抬了起来。
前面那人的头挡住了视线,看不到他手里拿的什么。
还有什么?当然是枪!
伊万卡的心也一下子提了起来,原本飞快又凌厉的剪辑已经有点让人目眩神迷,然而到了现在,故事似乎又有了新的发展。
不出意料。
当前面那个人说出“没有,我已经搞定了”的一瞬,他身后的那人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哪怕是有所预料,但黑吃黑的一幕这么直接干脆的出现,依旧让所有观众打了个激灵。
假如说之前伊万卡只是有点认真在看的话,那现在这声枪响,就让她打起了七分的精神。
但作为女士,这些打打杀杀还是无法让她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还有三成的心思依旧在想那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