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忙,磨磨蹭蹭的样子,准时那是不可能的,加班那更是做梦。
每天就那么几个镜头,拍完之后立刻收工,绝不多加一分钟。
他对此真是束手无策。
别说他,香港鹰皇,幸福蓝海也都有一堆制片监制什么的在现场。
尤其是鹰皇那边,杨老板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亏的血本无归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就指望着这部戏回本。
某人也说好这部戏是拍出来为了赚钱还人情。
结果临了头还是这样,要说谁最恼火,肯定是非鹰皇莫属。
可是,又有谁敢站出来教训下这位爷,让他打起精神,早八晚六的好好拍戏?
没有人。
不是说真的不敢说,
只是……说了又有什么用?
这位大爷能听谁的?
直到现在,马柯知道了,现场的其他人都知道了。
原来姜哥听诺哥的。
只见陈诺说完,姜闻居然露出一点儿不好意思的笑容,摸了摸头,虎声虎气的说道:“得,那我以后准时。”
大老爷们儿说话,都不啰嗦,陈诺听了也不再多说。
结果,这一天姜闻真的就改过自新了,不拖不拉,该过就过,根本不纠结。
拍得特别快,特别顺。
但是,接下来拍的这场戏,让姜闻有点犯难了,犹豫了。
这是《让子弹飞全片的第一个镜头。
剧情是小六子趴在铁轨上,听那辆火车过来的声音,以便给张麻子报信。
具体的戏也同样很简单,就是小六子这个傻子,先是往一个方向听了一会之后,听了发现没对,又换了个方向重新听。
关键是换方向的那一下,一转头,会让陈诺的脸整个一下子呈现在镜头之中,以此作为整部电影的开场。
这就是姜闻左思右想之后,设计出来的镜头。
听上去相当熟悉。
张一一要是知道姜闻的这番设计,应该会觉得跟他的哑巴,第一个镜头就是陈诺挨打,有异曲同工之处。
包括陈可新,诺兰这些让陈诺这个配角先于主角亮相。
因为每个导演,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他都会在拍摄的过程中清楚一件事。
电影不只是讲故事,有时候它更像是一幅画。
讨不讨人喜欢,可能就看第一眼美不美,能不能吸引人注意。
要是第一眼给人好印象,对于整场电影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姜闻本来也是这么想的,想要卖陈诺的脸,来个先声夺人。
但是,当他坐在监视器后,对着对讲机叫了一声“开始!”,
陈诺就开始了一段让姜闻犯愁的表演。
陈诺演的太认真了。可以说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也都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来,拿出了他北影毕业生的十二分功力。
在剧本中,小六子是一个没念过多少书也不认识几个字,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二傻子。
所以,后来他才会被人骗得把肚子剖开,去证明“到底自己是吃了一碗凉粉,还是两碗凉粉”。
但是,别说什么高大上的北影毕业生,仅仅看看陈诺在欧洲拿的两个奖吧。
一个哑巴让他拿下柏林,一个弱智让他夺了戛纳,
而这两个角色,和这个小六子之间,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答案是……没有。
所以陈诺来劲了。
只见他慢慢的弯腰、贴耳,聆听,在铁轨上停了一秒。
虽然这个时候只能看到他的后脑勺,但是,他贴在铁轨上的那一下,却让人一下子觉得这人有点奇怪。
因为他把整个耳朵都用力的贴上去了,甚至还有点变形。
这绝对是一个无用的举动。
接着,只见他抬起头,晃晃脑袋,用小手指十分用力的掏了掏耳朵,又晃了晃脑袋,
接着,重新伏回铁轨上再听了一下。
还是那个把耳朵挤压变形的奇怪姿势。
第二遍做出来,顿时让所有人明白,这好像是一个怪人。
半秒钟之后,陈诺抬头来,他往前远眺观察了一下。
虽然看不到陈诺的脸,但是他微微偏在一边的后脑勺,也能够感受到他的疑惑,好像他是在想为什么?
为什么有声音却看不到东西呢?火车应该来了呀?
然后,这个憨子终于转过脸来。
这一下,在摄像师的怼脸拍摄之下,陈诺的五官一下子入画,填满了姜闻面前的监视器。
他有点木讷的眼神直视镜头,之后,蓦然睁大。
很显然是看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东西。
看到什么了呢?
姜闻觉得,如果是一列驶来的马拉火车,应该会有类似的效果。
“卡。”
对着对讲机说了一声,
之后姜闻眉毛鼻子嘴巴都皱在了一起,盯着取景器开始犯难了。
其实这几天他都有这种感觉,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的感觉更明显了。
这人演成这样子,
结果让他马上剖腹而死?
观众真的能够接受得了吗?
他这部电影拍的可是商业片,不是什么让人不痛快的文艺片。
在剧本里,六子的死是玩个欲扬先抑,激起观众对黄四郎等人的义愤填膺,从而让最后的高潮更有爽感。
可是……
会不会压抑得太厉害,把票房给压抑没了?
他没跟马柯等人开玩笑,拍这部电影,他姜闻是真的准备站着把钱挣了。
可是……这样拍下去,站肯定是站着了,但能不能卖钱?
他作为一名从没拍过卖钱电影的导演,是真的有点拿不准。
他叫了声“咔”之后,正在思考,到底这事儿应该怎么处理。
继续让此人这么演下去,是祸是福很难说啊。
就在这时,旁边突然冒了一个声音出来,“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