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题是这样的:已知函数y=x2+(2m+1)x+m-1(m为实数)(1)m是什么数值时,y的极值是0?(2)求证:不论m是什么数值,函数图像(即抛物线)的顶点都在同一条直线L1上.画出m=-1,0,1时抛物线的草图,来检验这个结论.(3)平行于L1的直线中,哪些与抛物线相交,哪些不相交?求证:任一条平行于L1而与抛物线相交的直线,被各抛物线截出的线段都相等。怀疑自己高考作弊了?第一道二次函数的题,跟高考数学卷压轴题一模一样,连数字都没有任何变化!谢威皱着眉头看向梁红斌,后者依然神色平静地盯着他。“不用多想,往后面看……”当谢威快速翻看后面的题,整个人变得更不好了。“梁老师,这真的是入学考试的高等数学?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微积分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规律;利用微积分推导、计算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和能量动量关系,这些属于高能物理内容吧?跟机械自动化可没什么关系……”还没看完,谢威就停止,不满地盯着对方,不客气的质问道。对方也是哈工大的教授,还可能是梁红玲的哥哥,谢威却没了开始的客气。整套题,除了前面的函数、三角函数与导数相关的题比较基础,后面直接进入了不定积分、偏微分、群论与群表示论、黎曼几何等相关的高难度题。这套手写的题,绝对不是10年没有正经学习,刚参加高考的学生能做出来的!梁红斌并没有因为谢威生气,依然平静。“不做也不会影响入学。学校会根据做这套题的学生水平,对后续学习做出调整。”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着谢威表情变化,继续说到:“上半年入学的77届,都是择优录取,可基础差距很大。”这话让谢威动了心思。根据成绩调整学习,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不用天天去上基础课?见谢威看向自己,梁红斌仿佛知道他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成绩优异的学生,只需要参加期末考试,平时不用上基础课。”做!必须做!大一都是公共课跟专业基础课。七八十年代的高精尖端前沿技术,很多在谢威上大学时,连专业基础都算不上了。谢威需要熟悉现在的各种材料性能、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水平,以便把后面的真正先进技术拿出来。自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入学落后的技术知识。“梁老师,麻烦您坐一会儿。”还没安顿好,梁红玲就跟杜国旺去学校了,环境都不熟悉,水都没法给梁红斌倒。梁红斌见谢威态度陡然热情,脸上的笑容更甚。示意谢威不用管自己,站在旁边,一副看谢威做题的架势,谢威也不管他。坐在书桌前,拿出自己用了半年的英雄牌铱金笔,奋笔疾书起来。高考压轴题仅仅只是二次函数,对十年没正经学习过、考试前复习时间都不长的老三届学生难度不小。刚恢复高考,别说《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很多人就连高中教材都找不齐,更不要说各种复习资料。对谢威这种上学属于伪学霸,中年辅导一对儿女上了C9高校的人来说,连思考都不需要。“第一小问,直接用配方法配出完全平方公式,代入y=0就完事儿;”“第二小题直接将方程展开,比较系数就可以了;”“第三小题……”不到三分钟,高考难倒了绝大部分考生的压轴题解体过程跟函数曲线都完整呈现,跟标准答案完全一样。后面绝大部分新生没接触过、在校学生学起来都秃头的题,谢威只是读一遍题,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就开始解题。一帮的梁红斌在谢威做第一道题的时候没有感觉,高考才过不久,谢威做过一遍呢。可见谢威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同样的状态,答案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从嘴角抽搐到最后的呆若木鸡,甚至后悔来这里。尤其是利用微积分推导、计算洛伦兹变换和能量动量关系的题,谢威写了公式,直接写答案,过程都没有……梁红斌看懂了答案,却发现谢威用的推导过程缺少了步骤,他看不懂!“呼,终于做完了……”两个半小时后,谢威放下了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看到最后写了好几页计算过程的题,翻着白眼看向神色不断变化、双眼无神的梁红斌,不满地说道:“梁老师,钱老让中科大58届前辈们延迟半年专门恶补高数的题,您这给我一个刚参加高考的准大一新生做,合适吗?”是的。梁红斌过分了。最后一道题: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出解。没有参数,没有公式。关键这道题,不只是考数学啊!火箭发射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到地球、太阳重力等对运行过程火箭的干扰,还得考虑火箭燃料消耗后的自身重量、速度间的关系;甚至还需要考虑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椭圆轨道,对地球轨道极坐标求二阶导数……尤其是验算需要用到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世界航天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飞行速度同火箭发动机喷气速度、火箭质量、燃料质量关系的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这题,甚至不是航天专业的学生都做不了。还好,谢威当年在网上看到的时候,做过这玩意儿。“你之前接触过这些?”梁红斌深吸了一口气,从被谢威做题不思考还正确的超高速度中回过神来,拿个谢威做的题,目光炙热地看着谢威。原本,他计划按当年大学毕业时钱老的算分方法,直接以得分开平方,再乘以10,达到60分就算及格!谢威只要能得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