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小虎崽子(2 / 3)

檐下雪地里站着人,扭头往屋里努了努嘴,问:“院里站着的是谁?”

“还能是谁?不就是来投奔的表小姐。原是三姑娘的女儿。现在三姑娘走了,宁家也倒了,留下的一双姐妹没处去,不就上咱们这儿来了。”

黄衣丫鬟便瞧了廊下人一眼。那是张极为柔和美丽的粉扑子脸,眼睛长而妩媚,深深的双眼皮褶皱一直连到往上扬的眼尾。鼻梁直挺,棱形嘴唇,这张脸每一处都如画师用工笔精心雕琢而成,合到一起该是张俗媚娇艳的狐媚子脸。但她的眉却比娇滴滴的小女儿更浓一些。长而弯,黑如点漆,这对眉给这张脸庞添了几分英气,显得尤为不同,清雅脱俗。

“二奶奶这会儿哪儿有功夫见她?这年底事赶事的,昨儿二奶奶从三奶奶哪儿回来,闹了个满脸通红。”

“她们吵什么?”

“这你都看不明白?二奶奶说是二奶奶,但大爷和大公主病逝这么多年了,大房如今就只剩下‘那一位’,那位可是从不管内院事的。如今老太太去庙里礼佛,不就该是二奶奶当家?但三奶奶是个爱掐尖的主,哪里肯让二奶奶一个人出风头?自然叫她往东偏要往西。”

她又睨了廊下宁窈一眼,话里有话道:“到了年底,到处都要使银子。前几天,刚有人来找二奶奶拿钱,说远少爷这一年喝的酒钱要结,那是正经酒么?二奶奶给拿了钱,气得一宿没合眼,这会儿正睡着呢。现在又来个要钱的,她才不见呢。”

“叫她回去吧,别在这儿白等着。”另一名丫鬟说道。

那黄衣丫鬟闻言便笑,说:“要去你去,就会使唤我。二奶奶使唤得,你可使唤不得。”说罢撩起帘子又进屋去。

说话声漏出来,传进宁窈耳中,比寒风还要刺骨几分。

陪着宁窈的姆妈骂了一句:“真是群嘴碎的小丫头片子,若是还在宁府,早给她们几耳光了。”

比起羞愤,宁窈此时更是心焦。如今在他人檐下,不得不低头。但她还带着妹妹宁晓。宁晓这几日车途劳顿,折腾得发起了热。宁晓一个人在屋里待着,她再不回去,怕是会出岔子。

宁窈正心急如焚,踟蹰要等还是不等,就听屋里又有动静,是夫人咳嗽的声音,铜盆阵阵敲叩。宁窈便问:“可是二舅母醒了?”

那名穿鹅黄色夹袄丫鬟撩帘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敷衍的笑意,道:“是醒了,但二夫人今日身子实在不舒服,刚刚说,见不了姑娘,请您先回去。姑娘一路奔波来,甚是辛苦,给姑娘备了一份见面礼,聊表心意。”

说罢便给她们塞了一只茶盒,算是打发她们走的意思。姆妈捧着的茶盒,随宁窈踏雪往回走去。

“当年裴家是靠着夫人医术才博得圣上青眼,裴老爷才从五品小官提了上来从此平步青云。这间裴家宅子,哪块砖、哪块瓦,没夫人的心血?如今夫人自己的宝贝女儿,要在这儿受这门子鸟气。若是夫人还在,知道了可不得怄死?”身畔姆妈红着眼眶说。姆妈是她母亲的陪嫁丫鬟,同她母亲主仆二人感情深厚。

宁窈却笑了笑,安慰起姆妈:“那就明日更早来见她。我睡不了懒觉,就叫她们谁也睡不成懒觉。”

姆妈被说笑了,到了前院,就听到怦怦的蹴鞠声,几名裴家的少年正在雪地里玩球。宁窈刚到裴府,人脸还未认全。只认得其中个头最高的,是二舅母的儿子,她的二表兄裴远。

这时姆妈突然一顿,道:“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该去找管家拿小姐屋里的用具。”

宁窈便道:“姆妈您去拿吧。”

“可小姐怎么回去?这天寒地冻的。”姆妈搓着发木的手说。

宁窈笑了起来,道:“我自己走回去就是了,又不是小孩子。”

姆妈虽仍放心不下,但若不赶紧拿用具回来,今夜睡觉两个小姑娘怕是都要冻着。这才无奈地一步三回头,让宁窈独自回去。

宁窈缓步往回走去,脚下草地里的雪没过了她的脚背,透出了刺骨的凉意。

“抓住它!”院中几位玩闹的少年突然大声喊道。

宁窈立刻停下脚步,悄悄躲在围墙后。

只见这群少年不知从哪儿抓来了一只小野猫,冬日野猫找不到东西吃,被饿得脸颊凹陷,只有眼珠子漆黑,浑身的毛炸起。他们将这只猫踢来踢去,往它身上扔二踢炮。每当野猫被炮声惊吓得吱吱乱叫时,他们便迸发出一阵欢快的大笑。

“那里有人。”少年中有人眼尖,突然瞧见门后有女孩儿的藕色裙摆。

“谁?谁在那儿?”裴远将手中那半死不活的野猫扔开。

“是不是昨天刚来的那个?”

“谁?”

“三表妹。”一人说道。

“你见过了?”家中突然来了人,众人都有些好奇。另一人追问道。

“见过了,这位表妹……”说到这儿,裴远停顿下来摸了摸嘴唇,露出一个玩味儿的怪笑。

宁窈拔腿就跑,眼前出现一道垂拱门,她便立刻奔了进去。

“找到了么?”

“没,跑了。”

“还挺能跑的啊。”裴远道:“还不快追!”

“她……”几人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一个孩子说:“她往东边跑了。”

一听宁窈跑去东边,几名少年不约而同停了下来,互相交换了一个复杂恐惧的眼神。

“东边……”

“东边住的不就是……”

“大堂兄的宅子就在东边。”

东院是一处鬼宅。当年裴家长子裴震迎娶长公主,刚成婚不久便阵亡沙场,他的妻子久思成疾,没过多久便跟着取了,留下一个独子,也就是他们的大堂兄裴台熠。

圣上姬醇既追思皇姐,又膝下无子,便在裴台熠出生后没多久便抱进宫中,亲自抚养长大。据说圣上对裴台熠极其恩宠,视他为半子。裴台熠十六岁后,便将他送去边疆积攒功勋。待裴台熠成年,又接他回京。回京后,便赐予他一面青铜面具,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