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注定要以少打多。
所以无论是姆巴佩还是登贝莱,接球后基本上就要面对双人包夹。
就算过去了,也在边线附近,只能传中,没办法内切……即便内切,又要重新面对一次双人包夹,本质上等于打了两次进攻,成功率自然就下去了。
法国队在这个问题上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长传球给另一侧的右后卫,但你转移完毕了,人家的球员也完成了转移,所以效果不算好。
葡萄牙甚至都没找到这个方法,偶尔打出几次有威胁的进攻,还是因为球员出于本能的完成了长传球转移,与战术无关。
荷兰队在中场绝对核心德容伤缺后,进攻端的发挥反而比世界杯上好,原因也在这里。
有德容的时候,他们打的是u型战术,左边路打,打不通就传回来,换一路到右边再打。
德容负责帮忙梳理,变数全在他一个人身上。
葡萄牙对维蒂尼亚的使用也参考了这一点。
但没有德容之后,荷兰队有更多的长传球转移找右后卫邓弗里斯,也偶尔会直接从中路发起直塞进攻,这就和法国队长传球转移找右后卫孔德类似。
一定程度上,联系了双翼,激活了整体实力。
但也只是一定程度上,这依旧不是最优解。
所以现在巴勒莫面对的这支拜仁,左右路属于一加一等于一。
欧洲杯的葡萄牙、德国差不多都是这样。
法国和荷兰属于一加一等于一点五,想了办法,有一定效果。
但如果有成熟的中场球员和边路球员相互接应、中前场传递的话,那就是一加一等于二了。
这种接应就是——大量的跑动和扎实的传球基础!
如果这些球员中,还有里贝里、莫德里奇、托尼这些各自位置上的核心球员,能让战术升华,那就是一加一等于三、等于五的效果!
那种单靠一条边路就打穿对手的情况,在战术发达的未来,将会绝迹。
这也是无论如何,防守更优秀的金元切尔西都没打过巴勒莫的深层原因。
中场休息时间结束,何天启最后拉着莫德里奇又吩咐了一点:“那个德米凯利斯,你注意他一下。”
“这个球员防守个人能力还是强的,很勇猛,转身速度比较慢。”
“但他最大的缺点是喜欢指挥队友,而他的战术意识其实并不顶尖。”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火车头没带对路,后面所有人都要翻车。
德米凯利斯爱指挥,敢指挥,这支拜仁又迟迟没有真正顶级的中后场核心,所以大家也听他指挥。
看似协调了后防,强化了整体防守。
可一旦被高水准的对手盯住,很容易出事。
表现出来就是球队后场会出一些低级失误、一些不该有的传接球失误等等。
莫德里奇本身就是中场核心,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在巴勒莫,像卡拉格、巴尔扎利、扎卡尔多、格罗索甚至包括图雷,这些球员都很优秀,但何天启是坚决不允许他们在球场上指挥队友的。
他们可以传递信息,可以告诉持球队友哪里有人哪里没人,或者要球。
但做决定的球员,只能是莫德里奇和莫塔,维迪奇都差了些。
就是因为他们的战术高度,就决定了球队的高度,而他们是很高的。
莫德里奇:一米七四这么高!
其他球员的战术高度,远远达不到这一点,所以按照战术跑就行了。
很快,下半场开始。
第四十八分钟,萨利送出一脚犀利直塞。
马凯体现了自己技术,扣过了卡拉格,来了一脚小角度射门。
但巴尔扎利飞铲封堵,将足球解围。
过程有些惊险。
这也是拜仁目前为止最接近破门的一次机会。
相比起上半场,拜仁的两个前锋更靠近边路,进一步提升了边路的攻击力。
但正如何天启的判断一样,这并不会让拜仁的进攻出现质变。
第五十六分钟,拉姆和泽·罗伯托进行套边配合。
然而扎卡尔多也来了一记精彩的放铲,完成抢断。
而且这还是一个铲留球。
扎卡尔多随后出球给莫塔。
莫塔想要长传球发起反击,但德米凯利斯勇猛上抢,将莫塔撞倒,完成抢断。
莫塔摊手,认为这是一个犯规。
瓜迪奥拉也在找第四裁判投诉。
但德米凯利斯还没有拿稳球,莫德里奇就从旁边钻出来将足球捅走。
德米凯利斯气得立刻扑向莫德里奇。
泽·罗伯托也过来包夹。
莫德里奇在边线附近把足球朝后一拉,再拨出去。
足球打在德米凯利斯身上弹出边线。
要了一个手抛球。
德米凯利斯脸都气绿了。
这个小矮子太滑溜了。
踢球真特么贱!
格罗索手抛球给过来接应的里贝里,里贝里回敲找莫德里奇,莫德里奇直接挑传。
这是巴勒莫比较常规的边线球技巧了。
里贝里这边出球转身前场,等球过来就行了。
砰!
里贝里接球后开启内切,卡住萨尼奥尔回追路线,萨尼奥尔拉扯了几下,想要战术犯规。
但里贝里手臂上就像抹了油一样,根本抓不住。
格罗索和莫德里奇纷纷在左路前插,帮里贝里分担了一部分追兵。
托尼从禁区内撤出来。
范佩西立刻插到了托尼的位置,吸引了卢西奥。
另一位中后卫伊斯梅尔看见德米凯利斯跟上了托尼,自己就没有出禁区,而是在禁区内防止里贝里突过来或者直接远射。
砰!
里贝里没有直接攻门,而是传球给托尼,然后前插。
伊斯梅尔立刻靠过去,防止托尼给里贝里撞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