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228章 《棋圣》的反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章 《棋圣》的反响(1 / 2)

现在还在暑假里,陶玉书很少出门,大多时候去买菜也是骑自行车,问就是为了省油,哪怕汽油就一毛多一升,那也不能浪费。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林朝阳每天按时按点上下班,轻松自在,家里现在最忙的是陶玉墨。

《棋圣》发表一个月了,《燕京》编辑部每天都能接到大几百封来自《棋圣》读者的来信。

读者来信数量比以往任何一次作品发表还要多,这当然不是说《棋圣》就比其他作品优秀,而实在是这部引起了太多人的讨论。

不仅是读者对这部讨论的火热,界和评论界对于这部的争论也很激烈。

《沪上》上的那篇《论的狭隘民族主义》发表了半个月时间,本来一篇评论是不应该有多大的反响的,可架不住火啊!

《棋圣》上市一个月,狂销一百五十万份,不仅打破了《燕京》多年来的销量记录,也将《人民》《收获》《十月》等一众顶尖杂志踩在了脚下。

有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关注,这篇文章本身的观点又那么大胆,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瞩目。

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年,国内的舆论和媒体产生了一种诡异的逆反,以前是什么都不让你说,现在是什么都让你说,生怕有人给他们扣上一顶压迫言论自由的帽子。

恰恰是这样的舆论环境,让许多奇谈怪论在国内有了市场和拥趸。

《论的狭隘民族主义》发表之后,迅速赢得了一伙自认为人间清醒的精英阶层的认同。

这段时间以来,陆续又有几篇与这篇文章论调相似的文章见诸于报刊之上,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议论声。

当然了,有贬的就有褒的。

本月的《燕京》上针锋相对的出现了两篇评论文章,一篇是陶玉书所写的《一首爱国主义赞歌——读有感》,另一篇是李拓的《以棋入圣——谈主人公江南生》。

两篇文章以不同的角度赞扬了《棋圣》这部,同样获得了不少读者的认可。

发表一個月时间,连续多篇评论文章出炉,不管观点是褒是贬,首先就塑造出了一种火爆的感觉出来。

而且上一期的《燕京》卖得也确实是火爆,两者相辅相成,更加助推了《棋圣》这部在读者群体当中的热度。

即便是八月号的《燕京》已经上市发行几天了,可各地依旧有书店联系《燕京》编辑部希望可以加印。

《燕京》编辑部。

上个月的七月号热卖了一百五十万份,自然跟《棋圣》这部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组稿的编辑,章德宁最近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这两天八月号刚刚出刊,编辑们的审稿任务不算重,她和几个同事有说有笑的聊着天。

主编李轻泉突然走进办公室,问她:“德宁,林朝阳的新写的怎么样了?”

“上次笔会的时候他只是有了那么个想法,动笔写的话估计怎么着也得几个月时间。”

“把他盯紧了,《人民》那边最近对他的新作品有想法。”

李轻泉叮嘱了一句,章德宁关注的重点却跑偏了,问道:“您怎么知道的?”

“你管的还挺宽,我还得跟你汇报工作?”李轻泉反问道。

“我就问问嘛!”

等李轻泉走后,章德宁对周燕如悄悄说道:“你发没发现老李最近有点不对劲?”

“怎么不对劲?”

“跟他以前不一样,有点急躁。”

周燕如调侃道:“观察的还挺仔细。”

听着她的话,章德宁意识到周燕如好像知道点自己不知道的事,她问道:“你是不是知道怎么回事?”

周燕如作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来,章德宁连忙说了几句好话,周燕如这才说道:“听说《人民》那边又给老李伸出橄榄枝了。”

闻言,章德宁惊的瞪大了眼睛,“老李要回《人民》?”

“伱小点声!”周燕如没好气的说道。

章德宁自知失言,重新压低了声音,问道:“他真要回去?”

“不知道。我估计是没想好呢,要不然也不会天天吊着个脸,显然他也很纠结。”

章德宁沉吟着说道:“好马不吃回头草,他现在回去可不是个好选择吧?”

李轻泉出身于鲁艺,五十年代就曾担任过《人民》编辑部主任,不管是从职业素养上来说,还是从辈分来说,都是相当有份量的业内大拿。

嗡嗡嗡期间,李轻泉受到冲击被发配到哈尔滨,1978年才调回燕京,任《燕京》(当时是《燕京文艺》)编辑部负责人。

在李轻泉领导《燕京》负责人的这近三年时间当中,杂志的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几乎每一年,《燕京》都会发表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杂志的销量也因此节节攀升,到如今已经丝毫不逊于几家一线杂志了。

唯一遗憾的是受限于杂志版面问题,《燕京》刊登的作品主要是以短篇为主,所以在杂志影响力和挖掘、提携新生代作家方面与其他几家一线杂志相比,仍有一点差距。

《燕京》有如此发展,当然离不开李轻泉这个领导者。

放眼杂志二十多年的历史,老舍先生、赵树理先生的个人威望是高,但要论给《燕京》带来的改变,恐怕并没有李轻泉的贡献大。

编辑部的同事们,包括章德宁在内,对于李轻泉的领导能力、专业素养和人品都是非常认可的,现在听说他要离开,第一反应是不希望他走。

第二反应是,《燕京》有如今的发展李轻泉有着莫大的功劳,放着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杂志不管,一头扎进《人民》里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这人啊……”周燕如感叹了一句,“谁没有个心结呢?当年老李是被人从《人民》赶出来的,他当然想堂堂正正的回去。”

章德宁不由得唏嘘,“二十年了,物是人非。老李再回去,可不见得能拎得动那些老家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