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劲道而有弹性,咸香可口,瞬间征服了两人的味蕾。
「就是这个味儿!」
林海音只雀跃的说了这麽一句,然后就顾不上说话了,餐厅里只有面条被吸入口中的秃噜声。
不消几分钟,几人碗中的面条一扫而空,又忍不住各自盛了一碗。
两碗炸酱面下肚后,林海音夫妻不敢再吃了,他们夫妻二人年过七十,消化能力远不如年轻人。
只能眼巴巴的看起林朝阳和董桥的吃播,满眼垂涎。
「这麽多年,终于又尝到了燕京的味道。」林海音感慨着说了一句,脸上满是缅怀之色,更多的夙愿得偿的心满意足,
「现在两岸关系缓和了,您二位如果有时间,不妨回大陆看看。」林朝阳建议道。
林海音点了点头,「一定会的。」
午饭过后,林海音一时起意聊起了她这两年开始关注的人道洪流后出现的新时期作家们。
谈及近些年来大陆的文学热潮,林海音难掩艳羡。
她自身文名在外,当年办《纯文学杂志》,后来办纯文学出版社,发掘丶培养了相当一批湾岛作家,在湾岛文学界地位很高,对于湾岛文学的发展也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
林朝阳对于八十年代文学热潮的观点是一以贯之的,从来没有变过,这只是长时间压抑后的爆发,并不是常态。
近一两年文学杂志的销量衰落,也佐证了他的观点。
听着林朝阳的观点,林海音觉得有几分道理。
沿着这个话题聊下去,他们又谈到了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
林海音对于这些建国前成名的名家如数家珍,建国后大放异彩的一些作家,
因为两岸关系的原因反而不熟悉,她反而不熟悉。
「沈丛文可惜了——」」
聊起那些老作家,林海音对沈丛文充满了惋惜,老同志前两个月刚刚去世。
六十年代时,林海音曾冒着风险在湾岛出版过沈丛文的作品,沈丛文属于少有的那种在两岸官方层面都不受待见的知名作家。
「这几年沈丛文先生在国内文学界的评价好了很多,最后文学史会给他一个公充的评价的。」林朝阳语气低沉的说。
聊天到最后,林海音终于提起了林朝阳作品引进的事,双方很快达成共识,
将《渡舟记》作为第一部被引入湾岛的林朝阳作品。
之后林海音经营的纯文学出版社还将继续引进《梵谷之死》《禁闭岛》《闯关东》《楚门的世界》等诸多作品。
其实林海音的想法是为林朝阳出一版作品集,但考虑到林朝阳的作品是第一次进入湾岛市场,所以还是选择了保守的做法。
简单的说过了引进出版的事,林海音夫妻二人告辞而去。
转眼已是七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好长时间没露面的张曼玉出现在嘉慧园,一进门大家便能感受到她那一身的喜气。
仔细一问,原来是拿了快一年的国泰城市股价终于重回巅峰。
不过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股价好不容易回来了,手里的股票是抛是留呢?
股海冥灯·张再次陷入了纠结,拉着陶玉墨讨论了半天,觉得应该来问问「股神」的意见。
面对着她的问题,林朝阳坚决的摇了摇头,这主意他可不会给出。
抛了,涨了怎麽办?留着,跌了怎麽办?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张曼玉纠结万分,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卖了。
「国泰城市现在股价有点太高了,有风险,我得换个稳妥点的股票。」
她口中「稳妥点的股票」就是玉郎机构,自从去年成为了玉郎机构的董事后,张曼玉就打算入手点玉郎机构的股票。
可惜那两个月她一直囊中羞涩,最近这半年她又赚了不少钱,再把国泰城市的股票卖掉,可以凑个120万左右,打算拿这些钱全仓玉郎机构。
陶玉墨听着她的想法,脸皱的跟老太太的脚后跟一样。
「玉郎机构的股价从年初到现在涨了一倍了,你早不买。」
「我没钱啊!」
「国泰城市的股票卖了买玉郎机构,钱都涨回来了,你还有得赚。」
张曼玉摇摇头,「卖了我不是亏了吗?你看,现在不是涨回来了吗?」
陶玉墨直愣愣的看着她,最后捂着脑袋无话可说。
陶玉书提醒道:「你现在是公司董事,买股票可以,但短线交易不能做,要不然就是违法的。」
「没关系。我对玉书姐你有信心,自己人撑自己人!」
张·韭菜·傻大胆·曼玉如此说道。
陶玉墨在一旁碎碎念道:「要买不早买,一个星期股价涨了60%了,你才想着上车,你不亏钱谁亏钱!」
自从增发股票以来,玉郎机构的股价一路上扬,这一周以来股价虽小有波动,但总体是领涨恒生指数。
也成为了87年股灾以来,少数有望在今年内恢复巅峰时期股价的上市公司。
陶玉墨的吐槽也属合理。
7丶8月份的暑期档是香江每年最热门的档期之一,今年的8月份,香江影坛两部强片狭路相逢。
一部是由威禾影视出品的《警察故事续集》,一部是由经典影业出品的《赌侠》。
两部影片光听出品公司的话,都算不上大公司。
可实际上,威禾影视是程龙在嘉禾的支持下成立的电影公司,而经典影业则是林氏影业的卫星公司之一。
这个暑假看似是两个小公司出品的影片在打擂台,实际上却是香江电影两大巨头的针锋相对。
在新艺城陷入内斗,后继乏力之时,香江影坛终于迎来了双雄争霸的时代,
电影圈的人看的是行业竞争,可香江的普通市民和观众们看的却是程龙这个功夫巨星和新生代喜剧之王周星驰的巅峰对决。
今年以来,在香江电影圈要说谁最红,周星驰排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