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515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5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3 / 4)

同学,姓郭,肯定是郭剑梅,只是不知道她突然给自己打电话有什麽事。

这两年燕京开通了20条香江丶日本双向话路,打国际长途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她看了看时间,电报大楼是如今燕京为数不多24小时工作的单位,想来晚点郭剑梅还会再打电话。

过了约莫半个小时,家里的电话响起,陶玉墨主动去接。

「剑梅,你怎麽想着主动给我打电话了?」

「什麽?」

陶玉墨刚接起电话时还是笑模样,可听电话那头说了一句话后,脸色骤变,

面有悲戚。

「怎麽了?」正逗着孩子的林朝阳问她。

「好,我知道了。」

陶玉墨声音低沉的挂断了电话,望着林朝阳,「海升去世了!」

「谁?」

「查海升,我同学,我们俩还是政法大学的同事,写诗的那个。

陶玉墨一口气说出这些话,与其说是向林朝阳说明,不如是说服自己接受这个现实。

她还这麽年轻,父母健在,第一次经历熟悉的同辈人离开,心里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3月26日下午,在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慢行铁轨上,笔名海子的查海升卧轨自杀了。

铁轨旁,摆放着他随身携带的4本书:《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

《康拉德选》。

陶玉墨回想着郭剑梅在电话中说的话,脑海中仿佛有种巨大的轰鸣声,让她无法思考丶无法言说。

陶玉墨她们这一代大学生,同学之间的感情都很要好,况且她还跟查海升做了三年同事,相处无间。

骤然接到这个消息,她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过了好半响,她看着茶几上白雾袅袅的茶杯,才逐渐缓过神来。

「姐夫,海升卧轨自杀了。」陶玉墨又重复了一遍这个消息。

「知道了,太可惜了。」

「你说他那麽有前途,好端端的,怎麽会自杀呢?」陶玉墨的眼睛里满是不解。

「大概是天妒英才吧。」林朝阳安慰道。

自从查海升毕业后,就跟林朝阳断了联系。

最后一次见面是83年他和陶玉书一起送陶玉墨去昌平上班,那时查海升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查海升是个天才,无论是从智商还是从才华来说都是如此。

15岁从安徽怀宁的农村考入燕大,他是真正的寒门贵子,他在诗歌创作上才华出众,在学校时便已显露,但这恰恰也是问题所在。

他太年轻了,还没来得及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丶价值观和人生观,便已被八十年代如潮水一般涌来的新鲜知识与事物冲击的失去了方向。

在他的身上,汇聚了纯洁丶简单丶偏执丶敏感这些大多数诗人都有的性格问题,但这些都不足以使他失去生命。

查海升自杀后医生对他的死亡诊断是「死于精神分裂症」,政法大学也是据此处理他的自杀的。

一个好端端的高材生,天资横溢的诗人怎麽会是精神病呢?

原因很简单,查海升练气功。

他最早练气功是因为听朋友说这东西有助于写作,可以给人以超凡的感觉,

有一回他信誓旦旦的对好友西川说他开了小周天。

然后他开始出现幻听,总觉得有人在他耳边说话,又觉得自己的肺已经烂掉了,各种身体上的幻觉让他饱受精神折磨。

自杀前,查海升曾写过几封遗书,称同事是道教败类,说有人要害他,让父母为他报仇。

在最后一封遗书里,他又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后世很多人把查海升的去世浪漫化,将原因归结到性格和外界的精神打击上但修炼气功罹患精神疾病,这个事实却是不容辩驳的,也是导致他自杀的最直接的原因。

陶玉墨絮絮叻叨的说了许多以前在学校时的一些经历,言语间满是伤感。

说完这些话,她决定回内地,去参加一趟查海升的葬礼,以尽同学之谊。

陶玉墨走的第三天,李士非突然跑到香江,一脸苦相的出现在林朝阳面前。

「朝阳,你怎麽能干出这种事呢?」

李士非的表情痛心疾首。

自从《入师》的稿子给出去后,他就知道李士非肯定要找上门。

「咱们这麽多年的关系,《入师》要在《收获》发表的消息,我竟然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

要发表,你怎麽不找我们《花城》啊?」

「这事啊,说来话长。」林朝阳敷衍道。

「那你长话短说。」李士非不依不饶。

林朝阳不理他的虚张声势,转移话题道:「我让小琳姐用完稿子后,给你们寄过去一份,你收到没有?」

闻言,李士非面露焦急,「什麽时候的事?你怎麽也不跟我说一声?」

他立马借林朝阳家的电话联系花城出版社,告诉编辑部的人一定要留意沪上《收获》寄来的信件,再三交代之后才挂断了电话。

wwш&bp;?ǎ&bp;&bp;?c〇

被林朝阳这麽一打岔,李士非兴师问罪的心思淡了下去,但还是忍不住埋怨几句林朝阳不够意思。

接着他又跟林朝阳聊了聊《入师》故事情节和创作经历,心中对这部充满了期待。

「对了,你那个日本文学研究会写的文章《花城》这个月转载了,反响相当好!」

李士非说的是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会刊上发表的那篇《八十年代中后期许灵均创作风格之流变》。

转载外国文学作品丶文学热点事件或评论一直是《花城》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们创刊后之所以能在国内诸多文学期刊当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几年林朝阳跟花城出版社的合作关系亲密无间,他们对林朝阳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也很关注。

时不时的就会从海外一些文学刊物上淘换到关于林朝阳作品的评价或反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