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燃2003> 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懂科研的企业家?还是最懂企业的科学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懂科研的企业家?还是最懂企业的科学家?(2 / 2)

朴也能生产。”

秦天山也笑着补充了一句:“东方厚朴生产出来的水泥,正好华西厚朴用得上。”

本觉得这条路线完全是乱弹琴的严大洲,闻言呆了一下。

他原本对卿云提出的这条技术路线是持怀疑态度的,认为它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然而,随着卿云的解释和秦天山的补充,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这位年轻企业家的远见。

他哑然失笑,心中对卿云有了新的认识。

卿云并不只是在谈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在构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在这个链条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每个副产品都能转化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形成一个闭环。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也许……这是最懂科研的企业家?还是最懂企业的科学家?

在卿云的蓝图中,工业硅不再是单纯的原材料,而是整个产业链的中心点。

它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制造出所需的多晶硅,还能产生大量的pvc和水泥原材料,由此进行分线处理,制得门类繁多的产成品。

别人是买1000元的工业硅来使用,而卿云自己自制同等售价的工业硅用来自己使用的同时,必定会产出至少3000元左右pvc和水泥。

如此卿云可以用前端产业的产出覆盖后面产品的成本,因为这些副产品他大多都能用上。

而整个华国,唯有卿云有这个条件这么玩。

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个几乎包圆了传统工业门类的厚朴控股,这使得卿云能够将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到极致,将每一个副产品都转化为经济效益。

甚至可以说,在生产多晶硅之前,他不仅已经收回了成本,而且赚得盆满钵满了。

在场的专家们开始意识到,卿云的这一创新设想,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革新。

他的这种跨界整合的能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撼。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