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算法税
由于担心大型餐饮企业在ai算法加持下对中小商家构成碾压态势,林远适时推出了“算法税”。
林远觉得,科技应当被谨慎使用。
即便他是科技发展的受益者。
在林远看来,人类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对技术有一种痴迷的信任。仿佛技术永远是正面的,永远会带来进步。
可是只需要稍加推算,在ai即将普及且自动化早已普及的今天,是个带脑子的都会发现:科技的发展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不再被需要。
如果说工人在工厂里存在被榨取剩余价值的可能,那科技的发展会让大部分连被压榨的资格都失去。
因为智能化加持后的机器比大部分普通素质的人口要好用。
尤其是在工业流水线上,机械臂可比人工好用太多了。
林远都不敢去想这样下去会出现什么趋势。大部分的人不再被需要,意味着这些人经济地位的丧失。在现代工业社会强大产能之下,这些人自然也能活得下去,并且还能活得很滋润。
可是随着经济地位的丧失,他们也不过就是只是活着而已。
如果仍由对利润的追求发展下去,那这些人早晚会因为没有价值而被无情抛弃。人们最终会发现:只需要少数的人搭配大量的ai机械体就可以了。
那到底需要多少的人来搭配ai机械体呢?
不会有准确答案的,因为答案是变化的。
随着ai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化变得没用的。
林远甚至觉得,这个地球很有可能最后会只剩下一个人。
所以,科技的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那提高生产效率最后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嘛。
既然如此,那自然就应该扼制科技的发展。
否则的话,一边任由科技无需增长,一边又指望将科技带来的增值部分分享给那些未参与的人。
这是荒谬的。
这套理论的依据是:生产蛋糕的效率提高了,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生产了。空出的人手可以去生产别的东西。
这本在逻辑上还算能自洽。
在工业革命启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套逻辑都是完美的。
可是,特么人类整体产能过剩了呀。
也就是说,人类最终发现:没什么需要生产的了。
因为每个地方总共就那么点人,总共就那么点需求,人类对蛋糕的需求不是无限制的。
林远勾勒出了一个模型出来。
假设吃蛋糕的人数是恒定的,那随着生产蛋糕效率的提高,那需要的生产者就会越来越少,那多出来的那些人怎么办呢。
即便考虑到财富分配问题,这个担忧也依然会存在。
因为地球能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产能也不应该无限制扩张下去。
那人类早晚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满足全球人类生存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参与生产。
之后就会有一个更加困惑人的问题:那那些空出来的人,他们的价值在哪里呢。
林远和musk讨论过这个话题,他们在这一点上看法是一致的,那些人应该将精力用于探索人类的未来,比如探索浩瀚宇宙星空。
但是,这显然只是他们这类人的一厢情愿。因为事实上他们这种人属于异类,人有钱之后会选择享受。更有钱之后就死命的享受。没几个人会真的关心头上的星空。
所以干嘛要让那些空出来的人去探索人类未来,让他们服务于我不好吗。让我自己的享受来的再猛烈一些不好吗。
这个“我”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也不是具体的某一群人,而是深藏每个人心底的某一部分。
所以特么这个世界每一个发达国家的最终归宿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产是个什么玩意儿,就是个拿来给人享受和折腾的玩意儿。
越是发达的地方第三产业的占比就越高。
三产就如一个魔咒,困死在人类的头顶上。
哪个地方的人要是不这么干,转而去发展航天重工业,那很快就会被普世价值观一顿暴击。
可在林远看来,那些灯红酒绿真的没有浩瀚星空来的有意义。
当然,林远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就高尚,因为他总觉得算力系统不会让自己同常人那样生老病死。所以他来日方长,他有的是时间在闲暇的时候去考虑要不要体验下灯红酒绿。
林远也曾好奇地问过musk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执着于搞火箭。
musk的回答很老实,“为了在挣大钱的同时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buddy,偷偷告诉你,科技也是可以带来权利的。
这个地球上的人太糟糕了,所以我才能成为那些伟大梦想的载体。
人们总会有点追求的,所以我就成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在世间的具象。
不过,说实话,我也确实爱这项工作。
因为这个地球上的人类真的太糟糕了。
我会在死之前,把这段话雕刻成黄金唱片,然后往宇宙各个方向扔出去。
无数年之后,如果外星人收到了那些唱片,希望他们知道那些糟糕的地球人中也是有人没那么糟糕的。”
林远不打算去过分解析musk的胡言乱语,因为对方私下里经常就是神叨叨的。
林远只是下意识要将技术的推进掌握在手中,他绝对要避免技术成为新时代互联网地主们的压迫工具。
这就是他鼓捣出“算法税”的初衷。
算法税规定,一个企业使用的算法产生的营业额越多,则缴纳算法授权费用的比例越高,就类似于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
算法税会持续累进,直到收取营业额的百分百。
当然,没有一家公司真的会去触碰百分百那个税率。
每一家公司都会因为算法税的累进而停留在盈亏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