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站在下面,
听到老朱提到“炆儿”,心中有些失落。
竟然前三名都没进,
自己难道写错字了?
挺遗憾的。
希望算术能出彩吧,就那几道题再拿不到前三,那就丢人了。
朱元璋看着卷子,想起了昨日大本堂的奏折,上面说熥儿背诵很好。
看来,这孩子下功夫了。
不过,后面还有算术。
这可不是一两日就能提高的。
该奖还是要奖,
先让小猴子高兴一下
等会打的时候,才哭的更伤心,记得更清楚。
朱元璋叫道:
“朱允熥!”
???
朱允炆抬脚就要出列,又急忙站住了,疑惑地看向皇爷爷。
是我听错了吗?
这是皇爷爷叫错名字了?
孙儿叫朱允炆啊!
朱允熥也愣了,
老朱,你到底叫谁呢?
刚才夸赞“炆儿”,突然又叫本王的名字。
闹啥嘞?
众人也都迷惑了,陛下到底想叫谁?
黄子澄上前一步,提醒道:
“陛下,站在第二排首位的,就是朱允炆殿下。”
朱元璋看向朱允熥,再次叫道:
“熥儿!”
众人才确定,他叫的是朱允熥。
朱允炆懵圈了,
皇爷爷是几个意思?
看我的卷子,叫了别人?
莫非,是拿我的卷子,好好教育一下朱允熥?
是了!
肯定如此!
朱允炆重新挺起胸膛,更加骄傲了。
让朱允熥学习一下,也未尝不可。
他的心中开始期待,奖品该是什么呢?
~
朱允熥急忙出列,上前施礼,
“臣拜见皇爷爷陛下!”
朱元璋说道: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后面呢?”
这正是默写中的一段话,
他还有些怀疑,朱允熥自己能考这么好,
他要当众核实。
朱允熥朗声道:
“不以其道得之,……,颠沛必于是。”
接的很快,也十分流利。
朱元璋微微颔首,掌握的很好。
咱知道了,
这是熥儿自己考的。
“考的不错,状元郎!”
朱允炆十分失落,
原来卷子是朱允熥的,不是自己的。
白高兴了。
他像霜打的茄子,心里有些难过。
自己没进前三,回去该被母妃责怪了。
同学们却认为很正常,课堂上朱允熥背诵的那么流利,考第一没毛病。
老朱不由地再三打量朱允熥,发现孩子是变了。
变得落落大方,
不像过去,战战兢兢的像个受惊的小耗子;
说话也清晰、有力气,
不像过去声音小的几乎听不清。
昔日的学渣进步太快,老朱的脑子有点跟不上,心里五味杂陈,感慨不已。
如果儿媳妇常氏还在,看到儿子进步,应该很欣慰的吧。
~
朱元璋和蔼地问道:
“你这字哪个先生教导的?”
“回皇爷爷陛下,臣的字是跟着学堂的王先生学习的。”
“临摹的什么帖子?”
“臣近期临摹的是《颜氏家庙碑》。”
朱元璋频频点头,拍拍卷子:
“你的字进步很大!虽然还有些笨拙,但是已经隐隐有了一丝颜大家的风韵。”
看着陛下那么和蔼的和朱允熥说话,朱允炆心里很酸,过去自己才享有这种待遇。
朱元璋又说道:
“朕记得王老夫子不擅长台阁体。”
“你莫非临摹了其他字帖?”
朱允熥回道:
“回皇爷爷陛下,臣曾经临摹过一位无名氏的台阁体字帖。”
“哦,无名氏?哪里来的?”
“是臣的大舅郑国公所赠。”
“是常茂啊。好好跟着临摹,字帖应该不错!”
能让孙儿练出这手好字,这是书法大家啊!
朱元璋来了兴趣。
“回皇爷爷陛下,臣历次搬家,字帖不断遗失,上次搬家最后一张也没有了。”
朱允熥经常搬家,
越搬院子越小,越远离景阳宫。
朱允炆很气愤,你字帖丢了,是自己不小心,怎么还背刺母妃,太可恶了!
朱元璋很失望,
宫人不识货,熥儿还小,好东西就这么成了尘埃。
“可惜了!”
朱允熥低着头,没有说话。
他听朱植说过,大舅常茂没有孩子,对他如己出。
常茂已经去世了。
朱允熥决定将一些不好解释来源的,安在他的身上。
书法就是其中之一,自己会写台阁体,但是这一世没有师承,常茂就成了借口。
朱元璋鼓励道:
“好好练,坚持下去,你的字还有很大的潜力的!”
朱允熥心里很温暖,急忙拱手道:
“谨遵皇爷爷陛下圣谕!”
朱元璋对周云奇道:
“云奇,派人去朕的书库找找。”
“朕记得,有几张台阁体的字帖,还是很有水平的。”
“找到后送给熥儿。”
周云奇躬身领旨。
朱允熥急忙施礼谢恩,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同学们都很羡慕,陛下还是重赏了,好字帖千金难求啊!
黄子澄都有些嫉妒,皇宫内库的字帖,那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朱元璋又吩咐道:
“熥儿默的不错,当赏!”
这次的奖品是一套文房四宝。
笔是上等的湖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