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方,就想着巴结官员。呸,就是宋荒灵帝时才有这样的风气,还付了钱的,一条鱼能卖二十贯钱,你给二十文,不是欺压良民是什么,老子多亏是遇上了官家,不然碰上你这样的官主持乡里,还是要反了。”
听听,听听,这是什么话,太平盛世的你还要造反,史浩心里的士大夫品格让他非常不适,“鲁王,下官却是有有不是,但这种事自古有之......”
张荣冷笑,借用了一句官家的话,“自古有之,就一定对了吗?”
史浩和一众官员、差役一时怔住,差点没反应过来这是位大老粗帅臣还是哲学家,就看张荣大步流星走了出去,还一边喊自家夫人派来的小厮,“把张起给我喊来,读了那么多年书,给他老子我写个奏疏,我要弹劾。”
张起,他老年得子的儿子,三年打跑了四个先生,也不知道能写出什么来。
当然,这篇文章还是由鲁王资助的县学教谕完成,连夜送到燕京,请虞允文和来述职的范成大一起帮老丈人修改了一下措辞,走御史途径给了赵官家。
赵官家看完后,昭示群臣,道:“诸位卿家眼里,或许不是大事。可张荣却知道小民不易,替天行道,当如是也。”
于是,史浩打包回老家任职凤凰旬刊编修去了,他尚且年幼的儿子史弥远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