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选题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吴畏独自一人坐在会议室里,双眼紧盯着投影上的数字图表,手指反复焦虑地敲击着椅把手,他在找,问题在哪里?
这几日,团队做了很多功课。
对于市面上使用率最高的几大网约车平台,他和同事们分别各打了五十次车取样调查,每一次都会详细对比车辆信息和车主信息,前后几百次的不规范数据都统计在表里了。
同一路段是否存在不同收费标准?是否“杀熟”?他们也通过反复打车来验证软件计费的不合理性。
各大平台的投诉渠道和投诉响应时间他们已反复验证,将各家的投诉难点统统总结到位。
他们甚至想办法弄来了一套“不合规”的车辆信息,在各大平台反复试验能否蒙混过关,试探他们对车辆、司机信息监管力度的底线在哪里。
可高度关注这条新闻的殷总还是不满意,前两轮的选题会开过后,殷总点评了一下新闻初稿:缺个震撼性的切入点。这种新闻,要么不挖,要挖就必须有爆点,以点带动面,不然很难达到撼动整个行业进行反思、改革的效果。
数据是够详细了,该用怎样的切入点来引爆话题呢?
离正式开会还有一小时,吴畏在会议室里想得头疼,都没一点头绪。正当他做着激烈的头脑风暴时,同事突然来电:“盘山公路上出了严重车祸,是网约车,赶紧带台机器带个人来跟。”
吴畏二话不说,直接奔赴车祸现场。
这是一场非常严重的车祸,吴畏抵达偏远的盘山公路时,警方已经到位,现场拉起了警戒条,但依旧可以清楚地看到撞击报废的车头,满地的血迹,还有崩碎的山体。两名当事人皆撞成重伤,已送往医院救治。
吴畏简略采访了一下警方,知道了车祸概况:车祸是车主突然扭转方向盘以及油门当刹车撞到山体上造成的,事发路段并无任何其他车辆,排除其他肇事方的可能性。
现场没有目击证人,当事人全都在医院抢救中,吴畏简单做了一下现场报道,同步传给同事,马不停蹄奔赴医院。
送进医院的两个人,一个是男司机,22岁,一个是女乘客,20岁,皆是在即将踏入社会的年纪。男司机伤势略好一些,通过急救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女乘客则生命体征不稳定,目前还在抢救中。
吴畏问过医生后,顾及司机的身体状况,没有办法采访司机,吴畏就跑前跑后帮司机母亲忙,顺便采访下其母了解状况。
从其母口中得知,司机其人非常老实,平时话少,不擅长与人沟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里又特别困难,才在亲戚的建议下去考了驾照,借了车来跑起了网约车。
吴畏得到三个关键信息点:持照时间不长,车是借的,家里很穷。
很快,吴畏又得知警方趁着司机情绪稳定,做了笔录,遂使出浑身解数去了解司机方的说辞。
这一次,他又得到新的信息点:女乘客认为男司机图谋不轨,语言冲突转为肢体冲突,男司机紧张误踩油门撞车。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很快,不少媒体已经第一时间播报出去,并得出相关结论。
吴畏他们那个新闻小组主要做深度新闻,倒不急着抢头条,他觉得,目前有的只是司机的一面之词,具体情况是怎么一回事,还是得在采访过女乘客后才能得到答案。
吴畏决定先不回去开选题会,就蹲在医院里守着,等女乘客苏醒了想办法采访一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女乘客终于醒了。
本来女乘客的身体状况不是很适合接受采访,可在其亲属看了网络上五花八门随意推测的片面报道后,义愤填膺,希望吴畏这个唯一还守在医院里的记者能够听完女方的声音,写一篇相对公证的报道。
没花多少工夫,吴畏就带着含有女乘客、男司机采访音频的录音笔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公司里。
同事们在听完吴畏采访回来的素材后,火速做出了调整,短短数小时,他们就整理出了新的新闻样稿,递到殷总的面前。这一次,他们准备以这个车祸新闻为引子,去撕整个网约车市场的隐患。
这是吴畏的点子。
他觉得这就是差的那个“震撼性切入点”——还有什么比两条差点逝去的鲜活生命更震撼人心的?
吴畏不记得哪本书里写过,做新闻,不光是要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更是要警示看客,勿让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在互联网应用的垂直细分领域里,很多行业都野蛮生长,既缺乏法律政策上的监管,又缺乏企业自管的力度,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网约车发展如此迅速,市场体量早已经赶超了传统的出租车业务,类似大大小小的网约车车祸也许每天都在发生,有的车祸惨重有机会被报道,有的没有损伤没机会被报道,媒体报道的最大价值就是将这类事件背后的终极原因深挖出来,引起市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他们就要做那个勇于“炸井”的人。
殷总看完新的新闻样稿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批复:很好,再修修稿件细节,拳头要打到点,不要不痛不痒。
新闻部门的下属们无一不佩服殷总的魄力。
目前网约车市场的头部APP是由杉木资本投资的,同时,杉木资本也是瓜站的大股东之一,如今殷总去揭兄弟公司的短,肯定会有怒火要反噬到殷总身上,这些压力最后还不是由殷总来扛?
通过的选题表重回大家手中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吴畏也突然明白了殷总当初那句“我们需要的就是有想法、敢碰钉子的年轻人”是个什么意思,没错,他们都是“敢碰钉子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