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天。
这一日的天气很热。
林容一日比一日更清醒,这是饮食里的药量减少的结果。她已经下了船,估摸着是一直往北走的,但时刻处于严密的监视、脸上又一直蒙着黑布,具体身处何地还难以判断。
身旁两个婆子一直钳着她的手臂,三人挤在马车中,这大热天气里就更难熬了。
“我都快中暑了。”她艰难地抱怨道:“你们就算要抓着我,至少给我喝几口凉水可好?”
两个婆子动也不动。
一路上都是这个样子,除了赵瑜贞,身边看守、服侍的下人们没有同她说过一个字。此前她还认为是太后驭下严厉,现在她觉着,这些人要么是聋子要么是哑巴。
这种事儿还真像是谢怀瑾能做得出来的。为了达成目的,她从不会把下属当人看。
外头嘈杂的人声,一如这盛夏的热浪,向她扑面而来。她能听清街道上人们口中的京腔,或许已经到了上京,或许是在其附近的县镇等。
又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马车停了下来。
霎时有光晕刺入眼中,即便隔着黑布也让人十分不适。林容知道是有人掀开了车帘,正欲问话,身旁钳着她的婆子越发用力了。
“不要说话。”是男子的声音,而且很陌生。
林容很是顺从地点点头,向声音的来源侧过脸去。对方清了清嗓子,扬声道:“蒙太后懿旨,卑职前来迎候丽贵妃娘娘回宫。只是娘娘体弱多病,目不能见、口不能言,一路上只能如此了。”
林容没有异议。
她是个不通武艺的女子。在太后的周密安排下,她一步一步被人引着向前走去,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以及性命。
但很可惜,太后对她太不了解了。
“耳听八方”技能,算不得强,在某些时候倒好用地很。
譬如她现在能够听到远处几人的低声交谈。听得不甚清楚,但她听到了“圣驾”、“午时一刻”之类的词。
两个婆子一直没有松开手。林容这些日子很少能够被允许走动,双脚落在地上都好似踩着棉絮一般,这幅弱柳扶风之姿衬着两个婆子的半抓半扶,外人瞧着便只觉她因病体弱,倒猜不出别的。如此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扶着她的婆子们换了人,似乎还不止两人。
再往前走时,她隐隐听到了一些整齐的脚步声。
那些声音由远而近,最后变得无比清晰。而突然之间,押着她的人强按下她的身形,令她跪下去。
高呼万岁的声音如潮水一般拍打在耳旁,常人都会觉着惊天动地,对于听力更加敏锐的林容简直就是在受刑了。只是,就算百般不适,她还是咬着牙分辨出了这些声音中的奇异之处。
太后选择在圣驾回宫时将她一同接回,以掩人耳目,这很正常。但是如果李弘真的在不远处接受百官迎候的跪拜,他们的表现应当不是现在这样。
根据自己对宫廷礼法的了解,百官迎驾是极严苛的正礼,这礼数只用于除夕国宴、皇帝回宫或出征之类的特殊场合。大家要三次呼喊“万岁万万岁”这几个字,每喊一次,跪拜并三叩首。最后一次跪拜并叩首后,大家不能立刻起身,要跪伏在地等待皇帝说出“众卿平身”后才能站起。
但是。
通过听到上百人行动时衣料的摩擦、跪地的触碰等声音,她判断出,这些人没有等待皇帝叫起就自己起来了。
这年头可没有麦,皇帝一个人的声音在这样空旷、距离又远的场所她是听不到的,她无法通过这个来做判断。但她听到的是大家最后一次跪地磕头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纷纷站起来,这个时间间隔,很难满足皇帝的一声“众卿平身”。
大家当然不敢罔顾礼法。
唯一的解释是李弘不在这里。
圣驾回宫,百官迎候却没有正主儿,这事算不得稀奇。譬如皇帝身体不适事先坐着轿子被抬回去、大家只是在外头走个形式;或皇帝因为其他原因不想走午门而是从侧门进宫,但迎驾的礼仪只能在午门举行。
皇帝分明没有走这条路,但太后却安排她从这里走。
这里头……
林容心如电转。下一瞬,她霍然转身。
“这里是百官朝拜的正门,我乃妃妾之身,不应自正门进宫。”她说道:“我们折返,走顺贞门。”
太后有意误导她,让她以为皇帝在这里接受朝拜。如果她茫然不知,她一定会冲动地向皇帝求救。但如果她真的这样做了……
她一定不可以走这条路。
更不能接近最前头的御座。
先前无意中听到的什么“午时一刻”,她虽没有更多的信息,却足够断定在这个时间不会发生什么好事。而这个时候距离午时一刻已经很近了。
这一路上她都安分地很,服侍的人难免也放松了警惕,且谁也没有料到在百官朝拜的恢弘场面上她还敢有所动作。但押着她的人自然不会放任她随意行动。
“娘娘,事从权宜。”那位最先说话的武官声色冷硬:“您患有旧疾,绕路远行恐难以承受。正门一侧已开了角门,应太后娘娘的吩咐,您从角门进宫便不会坏了规矩。”
林容抿了抿嘴唇。
不是她不想再争,而是这几人已经钳住了她肩膀上的穴位。武艺功法上的事儿她一窍不通,她只知道她现在浑身酸软,只能凭着身边人的拉扯来挪动,压根无力反抗。
她被拖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这些人虽说是要从角门入,不会真的登上九重白玉阶梯,但就算如此,她也深知距离御座越近,恐就越危险。
她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