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镇是宝应县下辖的一个小镇子,文风不算昌盛。
整个镇子只有一名秀才开设私塾,姓庄,多年苦读,仍举业未兴。遂回到家乡开设蒙学,教书育人。庄先生待学生十分严厉,不若如此自己儿子怎会考上童生。赵夫人言及爱子恩师,十分推崇,向段菁菁仔细介绍起来。
段菁菁听得十分满意,双手合十,更将赵夫人引为知己。拉着赵夫人打听起拜师事宜,恨不得明天就把儿子送到学堂才好。
回到家中,念及不着调的儿子,赶紧和娘一起翻起历书。发现后天是个宜拜师的吉日,便立刻定了下来,带儿子去拜师。
两天后。
天刚蒙蒙亮,陈璟之就从被窝里被拖起来。
他坐在床上,睡眼惺忪。待听到今天要送他去私塾,睡意彻底驱散。
段菁菁也是第一次带着孩子拜师,虽赵太太传授了经验,仍紧张不已。女儿开蒙也只是自己在家中教认几个字,哪里有什么拜师一说。她今日卯时便起来梳洗,将准备好的各色礼物再三检查,唯恐有什么疏漏。
辰时刚过,段菁菁便带着心中极不情愿的儿子出门,一行人向私塾走去。
庄秀才的私塾已经开设了七年。他家境并不优渥,连着两次未能中举,在县城的开销太大,实在负担不起一家人,便回了家乡镇上开办私塾。
有了做塾师的这份进账,家业也算是积攒了一些。
去岁,有学生考上了童生,来庄秀才这里求学的人更多了。过年前,他新买了一座三进的宅院,将私塾设在第一进院落中,打算多招一些学生。
陈璟之迈着小短腿,跟着娘走了约半刻钟,来到了庄府门前。隔着簇新的青砖围墙,陈璟之听到了里面传出的读书声。
门房见有人带着陌生童子来此,便知晓他们是来求学的。先开门将一行人带至堂屋里等候,又进书房去报与庄秀才知晓。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陈璟之就见到一个穿着青色长衫,身形消瘦,留着八字胡须的男人进来,这便是庄秀才了。
段菁菁见到庄秀才依礼福了福身,态度恭敬。她表明是赵夫人好友,庄秀才乃名师大才,而后阐明来意,希望儿子可以得名师教导。
庄秀才一进门见到女子,先是微微皱眉,一言不发。后又觉得段菁菁言辞恳切,礼数周全。况且是自家弟子介绍来的,他才出声询问陈璟之是否认字,年岁几何,家中情况等等。知其不是贩夫走卒之后,又见陈璟之长相端正,口齿伶俐,便点头同意。
段菁菁看到先生点头,忙将准备好的束脩,拜师礼,和膳食之供一一送上。
庄秀才看她准备的十分周全,心下十分满意,便叫人准备起拜师礼来。
先让人段菁菁将带来的“十魁”摆在桌上。这“十魁”一共十道菜,为发菜,汤圆,猪肝,小鲤鱼等等,用小碗装着,叫来儿子与陈璟之共食。
食毕,再示意陈璟之跪在红毡毯上磕头行礼。他坐在供奉至圣先师的排位旁,受了陈璟之的一拜。
礼毕,最后在陈璟之的额头正中点了一个红点,取“启智”之意。
这拜师礼,便成了。
“我这里每日辰时授课,午时散学,万万不可迟到。”庄秀才摸了摸胡子,对段菁菁道,“今后可让家中仆人送璟之来此,你乃妇道人家,还是少来出门为好。”
陈璟之此时十分无语,对庄秀才的好感降低不少。又心中一喜,以他娘过往“战绩”,他是不是可以不用在这读书啦。
段菁菁拉紧了儿子的手,敛了敛脸上的笑容说,“妾受教了。”然后低下头,瞪了儿子一眼,好像知道这小子在想什么。
庄秀才见段菁菁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不再多言。端茶送客,让儿子将陈璟之带去学堂。
陈璟之想跟娘一起回家,但被段菁菁眼神镇压了下来,只能跟着师兄走了。
庄又玄是庄秀才的大儿子,今年十岁,自觉是兄长又兼主人,便向新师弟介绍起私塾来。
今年私塾扩大之后,庄秀才将学生分为两个班,为甲班和乙班。
陈璟之算是识字蒙童,在乙班学习。主要是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来认字为主。
甲班则是为了科考,学习《孝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和科举制艺为主。
大致介绍过后,庄又玄站在一间屋子门口。将里面正在背书的弟弟叫出来,将新师弟交于弟弟,交代一番后,便转身离开。
庄无庸看着比自己矮一个头的小萝卜头,有些好奇,“我是庄无庸,你是新来的吗,多大了,怎么这么矮?”
陈璟之感觉自己膝盖上中了一箭,“庄师兄好,我是陈璟之,今天拜师的,还不到四岁。”
“那你是最小的了,你有事就找我!”庄无庸拍了拍胸脯,觉得自己又多收了一个小弟。“进来吧,你找个空位坐就行了。一会儿,我爹要抽背书,我先去背书了。”
陈璟之跟着庄无庸进了屋。先进入眼里的是一条供桌,正中挂着孔子的画像。画像右下方摆放一套桌椅,桌上还有一柄戒尺,这一看就是庄秀才的座位。堂下摆放了六套书桌,位置上大都坐了人,只有第三列后一排的位置是空的,那估计就是他的位置了。
见大家都在背书,陈璟之背着布袋,爬上了凳子。
私塾的书凳对于他而言有点高,他决定明天带个小凳子放在脚下踏着。这么爬上爬下,太不体面了。
幸好,他坐在角落里,大家在认真背书,没人发现他的囧状。
陈璟之打开了娘准备的布袋,这是这个时代的书包。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