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月。皇上给了皇后两座宫殿,在她的旧居凝霜殿跟前种满了海棠花,还牺牲早朝的时间给她化了一个“海棠妆”。
宫内众人、京城贵妇争相效仿,一时间都化起了“海棠妆”。
人人都说新帝是个狠厉暴君,却没想到对他的皇后偏爱如狂。据可靠人士说,皇上在皇后面前就像个听话的小孩,指东不敢往西。她一说想要什么,皇上就会把整个京城的这种东西买空了送给她。
后来她就开始劝他了。如果每次都把一种东西买空,其他想要这种东西的人就买不了了,况且自己也要不了那么多。他也听劝,此后就只买几样最好的给她。
另外,他送她的金银珠宝太多,殿里快要堆不下了,她就挑了自己最喜欢的留下,其他的让红药送到民间去,分发给有困难的人。
可直接分发会造成哄抢,她便叫想要领东西的人每次先报名,名额有限制。
红药把人名字登记下来,到时念到名字的人才可领一份东西。
分发活动一个月进行一次。原本只是因为宫里堆不下了想把东西弄出去,顺便帮助一下有困难的人,却间接促成了皇后的贤名。领到东西的百姓无不夸赞这位新皇后仁善。要知道,她随手赐下的一串珠宝,普通小老百姓活完下半辈子都够用了。
玉知微知道此事后也很鼓励。只要她高兴,他就高兴。
在宫里,黛霜可待的地方也不止凝霜殿和凤仪殿。用玉知微的话说,只要她想,三宫六院里任何一座殿都是她的。
不过黛霜还是最喜欢自己的凝霜殿。她和雨清、豆蔻、红药几个一处玩,今天在凝霜殿里住住,明天又去凤仪殿里住住,上无太后需要请安,下无其他妃嫔需要管理,日子别提有多滋润。
好日子没过多久,御史大夫张禄并鸿胪寺卿王户一起来了,说要见皇后娘娘。
这天她正在凤仪殿浇花,侍女过来通传,说两位朝中要员求见她。黛霜不知何事,点了点头请他们进来。
两位朝臣风尘仆仆,一见到她就跪下,先是拜见皇后娘娘。她道了平身,对方却不肯起来,脸上透着视死如归的神色,看上去非常郑重。
“娘娘。”御史张大人先在地上扣了个响头,“还请娘娘听臣一言。”
“张大人有话请说。”
“娘娘也是出身书香之族,想来知道,姜后脱簪请罪于永巷,为使君王失礼见色、乐色忘德,王听劝而勤政事,遂成中兴之世;晋献公受骊姬之谮,杀申生而遇屯。故自古后妃之德,在于辅佐君子,勿使之淫其色。
如今娘娘专宠,天下皆知,致后宫无人,陛下膝下无子,何不劝陛下先德而后色、先仁而后戾?使中大夫与掖庭丞往民间阅视良家女,载还后宫,明慎纳聘而无私溺之授,方为正理。”
说完又重重扣了个头,就不抬起来了。
旁边的王大人跟着道:“娘娘是国母,当以社稷为重。臣等肺腑之言,还望娘娘能规劝陛下,早日选秀,充实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切勿耽于闺房之乐啊!”
就也扣头下去不起来了。
黛霜看着地上这两个人,想道,必是他们劝谏过玉知微,说不动他,只能来找自己。
虽然她私心并不情愿他纳妾,但她现在是皇后,皇后的身份就伴随着责任,她想。这两位大臣倒也都是为社稷着想之人,其心可表,其情可悯,说的都颇有道理。
内心有两个声音在拉扯,一面不愿他三宫六院,一面又应该做出贤后应做之事,她觉得自己这样不好。但若真要权衡一番,还是该取后者罢。
玉知微前段时间没上朝,是因为伤病未愈,伤病生发的原因则是为她救母。说来说去,源头还是在她。再者,他与她虽不至于像外面传得那样厉害,却也是实实在在的独宠。
皇上治国的手腕,以暴烈者为主,仁慈怀柔辅之,效果也很不错。但若为多数百姓着想,新朝初立,还是当以仁政为主。这也是臣子们想说的,却碍于新帝之威权,不敢多言半句。
尤其是当有涉及到皇后的言论出现时……那位帝王稳坐龙椅之上,但凡有谁说他的霜霜半个不好的字眼,脸上密布的阴云都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说话者观其色,都觉得自己马上要大祸临头了,又想到这位新帝之前的手腕,都被吓得赶紧闭了嘴。
所以臣子们觉得,这些事让皇后亲自来说,或许才能有点用。毕竟皇上只唯她之命是从。若她是位好女子,当会明白其中道理;若她是褒姒、妲己一类的祸水,天下江山可就要遭殃了。
按前朝的情形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虽然皇上给尹黛霜换了个身份、令她从寺庙还俗回宫,但知道内情的人到底不少,晓得这位如今专宠于皇上的皇后娘娘同时也是前朝末代君主的宠妃。罢,虽然希望渺茫,但还是得拼力一试吧,大不了文死谏,也落得个身后之名。
黛霜想,劝谏君主这样的事,先皇还在时她就做过,只是没有用。林江渺心如死灰,只想和她及时行乐。最后一次她不惜脱簪请罪,等来的却是一场宫变。
如果是劝玉知微会不会不一样?他会听自己的谏言吗?他对她太过专宠,长此以往,未必不会荒废了朝政。想那开创盛世的唐明皇,后半生不也为杨玉环废去了一世英名,两人都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诸位大人,快快请起。”
两个朝臣仍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