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小孩子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长大的,有很多事情也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意识到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天下无双城就不再叫天下无双城了,而叫无双城。
是什么时候呢?天下想,好像是…雪月城建立的时候吧?
她听茶楼里的说书人说过一句话,「少年的肩膀,就该这样才对嘛,什么家国仇恨,浩然正气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明月、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少年郎的肩头,本就应当满是美好的事物。」
于是有时候练完剑她会想,那师傅的肩膀上扛着什么呢?
她听有很多人说,城主被一座城绊住了。
可是家国仇恨,浩然正气,这城池兴亡,一城苍生,总要有人来扛的。
总要有人来扛的。
她总听人们说,成仙难。但她却觉得,入凡尘更难。
可能小孩子总会有那么一小段时光,会想一些莫名其妙的深奥的问题吧。比如说,仙为什么是仙?什么是入世,什么是出世?
还有…若不入世,谈何出世?
如果练剑就是为了保护无双城的话,那师傅现在每天作为一城之主都在保护无双城,为什么还说师傅被一座城束缚住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想这么些个东西,至少无双就不会像这些,也可能他想着想着就忘了自己在想什么了,总之,她弟弟只管开开心心地练剑。
“姐,别想那么多了,想也没有用,说不定剑练着练着就明白了。”无双给她露出一口大白牙,“想不明白的时候,就练剑吧。”
“师傅,我不明白。”
于是她11岁那年,师傅带她去了寒水寺,拜访忘忧大师。也算是顺便带天下出门拜访江湖上其他门派,多涨涨见识。二师公则刚好要走一趟诸葛家,就把无双带走去拜访奇门遁甲,也算与剑阵颇有渊源,收获想来也会颇丰。两人便没有一路。
寒水寺不是什么修缮华贵的佛门重地,它不过是山上一座小小的寺庙,摆着几个蒲团,烧着几柱檀香,还有一群念经的和尚。寺庙庭院里种着一些不知名的树,长得不算好,也不算不好。
寺庙很安静,只有僧人低声吟诵经文的声音,和小童扫地时簌簌的叶子声。寒水寺之所以会在江湖上有这么高的地位,全然仰仗这座寺庙的住持,忘忧大师。
忘忧大师出生在于阗国,他六岁时就精通佛理,和当时的大梵音寺主持虚妄法师论法时提出困惑:我所在的国家如此贫穷,人们脸上殊无笑意,所谓求道,为何却如此痛苦?人难道是为了经受苦难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吗?
虚妄法师说,花开有绚烂,花凋亦常在,人生百世,沧海桑田,何能一世不忧,万事皆喜。人生无常,有痛苦,才能快乐,二者是共生的。
忘忧大师当时没听懂这句话,所以他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于阗,四处求道,一直到如今在寒山寺布道施法,直至成名到今日。
天下三寺,少林、白马、云林虽然声名鼎赫,但是论天下禅道第一大宗,却公认是寒山寺中的忘忧大师。据称忘忧大师一人便修习佛家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其中尤以他心通最为不凡,来寒山寺参拜的香客只需注视忘忧大师一眼,无需言语,便往往捶胸顿足、痛哭流涕,最后大都哭晕过去,醒过来后便大彻大悟,忘却凡尘琐事。
其中最厉害的是他心通,据说他心通修炼至极致能一眼看透人的内心,也能改变人的内心,无需言语,便能以佛法度人。
天下见到这位大师,却只觉得这个胡须花白的住持也不过是个和善可掬的老爷爷。她看着大师坐在蒲团上念经打坐,看着那些香客来寺庙里求平安、求功名、求姻缘、求好运。
“大师,”天下浅灰色的眼睛里倒映着来来往往跪在佛前的人们,“你说这些来拜佛的人,究竟拜的是佛,还是自己心中的欲望?”
忘忧大师看着这个小姑娘,觉得她面相生的可爱,就是可惜脑袋里的心思是在太多了些。说她通透是没错,可说她有些八面玲珑到过头了,说的似乎也没错。
“那小施主你又有什么愿望呢?要不要也与这尊佛像说来听听?”
“算了。要是真的有佛,他每天听这么多人的愿望该有多累啊。”天下摇摇头,“我给他省点力气吧。”
她又小声地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道,“何况,我天下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是靠我自己拿到的。”
就像当初虚妄法师对忘忧说了一句他听不懂的话一样,无忧大师对天下的问题也说了一句天下当时没能听懂的话,“万法唯心,明心,则见性。”
忘忧不愿多言,只是和天下说,“小施主以后破劫的时候自会明白的。”
应了忘忧的邀请,天下和宋燕回便在寒水寺住上一晚,明早才会启程回无双城。天下不太想在寺庙里边看香客拜佛,就出来到后山的树林子里透透气。却突然听到前方很是吵闹————
“就是他!他就是叶鼎之的儿子!!”
“叶鼎之杀了我的朋友,那就让他的儿子来还债吧!”
那是一群拿着砍刀,凶神恶煞的练家子,七八个人围住了一个身穿灰色僧袍,背着一篮匡木柴的小和尚。那小和尚明显被吓到了,那些围着他的人基本都是金刚凡境,一时间压迫感很强。
现场的氛围就像一根紧绷的琴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境地了。
小和尚被他们逼得练练后退,山路本就崎岖,他一个不留神踩在了小石子上,不小心跌坐在地上,筐子里的柴火也可怜巴巴地散了一地。
天下曾经在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