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太阳高照,阳光明媚。
一周多前,凌寒宇的爷爷突然病危,老人家在田间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用种出来的粮食养大了两个儿子,却也累出了一身的病。
凌家的两个孩子虽算不得有大出息,但倒都是孝顺的娃。
打从老爷子身子不行开始看病,钱就如流水一样哗哗往外流,兄弟俩一打商量,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正巧村里去汕城打工的同乡回来,说了去汕城打工如何如何好,那边的人工给得多高,工作又松快些,还包吃住,两人心思一下盘活起来,老大在这边照顾老父亲,老二夫妻俩,到汕城那边去赚快钱,供老爷子看病。
于是凌二拖家带口,带着自己的孩子踏上了到汕城的掘金之路。
虽说没有同乡说得那么夸张,什么汕城遍地是黄金,但夫妻俩在这边勤勤恳恳干活,一年倒也攒了不少钱,老爷子看病的钱也有了指望。
只是生老病死,这本就是人逃不过的劫难,老爷子就这样养了一年多,到底是回天乏术,而生死有命,眼看着就这几天的光景了。
凌大赶紧给弟弟打了个紧急电话,老爷子缠绵病榻,心里却心心念念想在死前见一见自己的二儿子,儿媳妇和孙子孙女。
于是,一通电话催促下,凌二夫妻俩甚至没来得及辞工请假,风风火火地先赶上了回家的火车。
回来后也是一阵兵荒马乱,老人家病危,但总算在弥留之际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亲人,也算是不留遗憾,含笑而终。
在农村,办白事是比办红事更重要更繁杂的。
老人家辛苦来到世上一遭,一定要风风光光地走,轰轰烈烈地走,子孙满堂披麻戴孝地送上路,唢呐一路吹,越响这通往往生的路越顺畅,这一辈子不管怎么样,都也算是值了。
凌老爷子的白事办得体面风光,却着实累着了凌家的两个儿子。
凌二本也无大志,这背井离乡地讨生活,虽说能挣着些钱,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孩子大了,读书也是问题,自己和老婆的家在这,亲人在这,这番回来,更是见到了好多家族的人,身为一个回家的游子,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在外漂泊的不易。
凌二和老婆一打商量,这在哪不是劳动,打工也是为了过日子,如今既然亲戚们也说绵阳这边有些赚钱的门道,索性就不要到处吓跑折腾了。
何况,这孩子总要高考,中考尚且可以借读,高考可是一定要回来生源地的,两个孩子的成绩这么好,绵阳和汕城学的还不是一个版本,若是一直在那边读书,以后岂不是要耽误了两个瓜娃子的前程。
夫妻俩一合计,是这个道理,于是决定既然回来了,那便干脆把学籍转回来,以后也在这边读书生活了。
前几天他们一直忙着老爷子的事,也没有多的精力分给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回来一周多了,也只是跟着奔丧。
一年多没见的爷爷突然病逝了,两个孩子还是第一次感受到生离死别的痛苦,到了今天,才想起来问什么时候回去上学,功课耽误了一周多了。
“小宇,冬儿呀,我们不回去了,我早上给你们老师打电话说了,那边的学咱不上了,以后就回到这边来,”他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妻子也正笑眯眯地看着他,“我都打听好了,你们俩成绩以前在这边读书成绩漂亮,汕城那边传过来的成绩单也好看,只要……”
凌寒宇和凌冬儿却同时叫了起来。
“爸爸,可是你之前只是说回来送爷爷,没说要回来这边读书呀!”
“爸爸,我都不知道要回来这边读书,我都没跟我的朋友说呢!”
说的虽然不同,但却是同个意思。
凌寒宇想起来上上个周五就跟唐茵说了声“再见”,然后就跑了。
以为只是短暂回一下家,很快就回去的,但是现在这样,他和冬儿居然是要转学回来,以后再也不去汕城了吗?
凌爸爸对两个孩子的反应倒是有些意外,以为回来他们应该挺高兴的,“这,没什么啦,回来这边读书不是一样的吗?朋友,到这边再交就好啦,以前你们在这边不也有很多朋友吗?现在回来,见到这些朋友该高兴呀。”
凌爸爸还沉浸在失去了父亲的悲伤中,觉得小孩子的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也没打算跟孩子们商量,就是通知一声,“好啦,就这样吧,我跟王老师都说好了,下午就先办转学的手续,需要补的资料后续再补给她就好,你们俩准备准备,等下跟我出门。”
“这学校的老师上班也是晚,”凌爸爸站了起来,看了看墙上的钟,快下午2点20分了,“说是2点半开始上班,我们差不多收拾收拾出发吧。”
凌冬儿突然哭了起来,“哥哥,那我是不是以后都见不到茵茵姐了?也见不到我的同桌和老师了?呜,呜。”
凌寒宇也心情复杂,他喜欢在平遥中学上课的日子,跟唐茵带上妹妹一起玩,三个人就像个小团体,一起学习一起玩,三个人很是快乐,没想到这样的日子突然就结束了,不带任何征兆,没有一丝预告。
但是自己的爸爸向来是说一不二的,凌寒宇知道自己改变不了爸爸做的决定。
他们已经一周没去学校上课了,爸爸跟学校的老师本来也只是请了事假,今天早上却突然给老师说他们要转学了,老班会不会已经在班里说了这个事了?
唐茵是不是以为他和冬儿就这样转学走了?
她会不会觉得他们俩像大骗子一样,甚至连转学都没跟她说一声,也没跟她好好告个别。
凌寒宇就在这一瞬间,觉得必须跟唐茵说一声,他们是转学了,但他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