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末在铁匠铺里选刀。
墙上挂着各式刀剑斧凿,都是硬货。铁匠见她一身刀客装扮,放下手里活计,迎上来做生意。没等他招呼,徐末先开了口。
“哪把结实?”
“女侠,都结实。”
“拿最便宜的。”
“女侠,好刀配英雄。便宜刀粗笨,是看场伙计们用的,您买把好刀,派头足了,接货价格也谈得高些。”
“就要便宜的。丢了不心疼。”
徐末取出几个钱,拿了刀别在腰间,出了铁匠铺子。一离开屋里那团熊熊火焰,干燥的冷意立即迎了上来。已是秋末,白日里太阳明晃晃的,照在身上却没一丝热气,等太阳落下去,更是霜寒露重,长夜难消。
她刚吃了一碗清汤面,又买了一把便宜刀,沿官道向北走去。巴彦卓沁小得很,在朔北草原算不上什么有名地方。
这里原先只是牧民春秋两季转场的落脚点,后来因为靠近官道,成了商路上一处中转站。
北辽、西夏、羌人、吐蕃、中原汉人,甚至来自更远的西域和波斯的商人,但凡要去赛哈淖尔榷场做买卖的,多少要在这里歇脚。一年四季,土路上总是走着驼队、马帮、商团、镖局、牧民,以及酒鬼、逃兵、赌徒、刀客。
在这儿是没有女子一说的,只有无眼刀剑,她年纪不大,身手了得,在草原上无人与她起什么争执。
官道靠北的一头,左手是个草料场,供往来骡马吃料洗刷,右手一排低矮房子,是商队落脚处,生意人的地盘。
徐末走到第三间土坯房前,挑开帘子,走了进去。空气中尘埃飘浮,桌前坐着一个方脸阔腮的汉子,四十多岁,头戴皮帽,粗大的右手捉着一支瘦小的毛笔,在账本上划来划去。
徐末扫一眼室内,目不斜视地望向方脸汉子:“我找荣贺。”
那汉子抬起头,将徐末上下打量一番。这人一身黑衣,身型高挑有些细瘦,虽是女子周身气度不弱,显然功夫不差,却无半点锋芒。
虽是个刀客打扮,可她腰间那把刀又实在寒碜得紧,连新来的伙计都不如。荣贺做了二十年商队大锅头,阅人无数,此时却有点摸不清来人的路子。
徐末开门见山:“是要送人还是送货?”
荣贺问:“有什么不一样?”
“货不开口,人却啰嗦。话越多,价越贵。在此之外,距离远近,麻烦程度,都算在钱里。”
徐末声音寡淡,不冷不热,态度平平,不硬不软,既没有寻常刀客的杀气,也没有生意人的热情。这人好像把自己身上所有的特征都磨平藏了起来,让旁人无从推测。
荣贺道:“我要送人。”
“几个?”
“一个。”
“女的?”
“男的。”
徐末微微皱眉。朔北一带的生意,要么是送货,要么是运财,要么是护送家眷老小,少有单送一人的。
“是送到地方,还是送他上路?”
荣贺一怔,继而明白了徐末的意思,忙道:“送到地方!你可千万别听错了。”
“去哪?”
“南浔。”
“不往南去。”
“南不过江。”
南不过江,这是徐末不成文的规矩。可见荣贺打听过她。但南浔在江北,所以不算原则问题。
“加钱可以。”
荣贺取出一只银锭,放在桌上:“从这里到南浔,走官道一共十程。每程一只,够不够?”
徐末看一眼银锭,问:“要送的人是你爹还是你儿子?”
荣贺大笑:“都不是。是我马队里一个领哨。跟了我们六年,分文未取,塞外风沙硬,落下病了,如今打算回乡侍奉父母,娶妻生子。我给他出一份盘缠。”
正此时,门外传来一阵骡马喧哗。徐末挑开帘子走出屋去,面前一片枯黄原野,霜天素云。
光芒透过云层斜插大地,天地之间时而耀眼夺目,时而阴霾晦暗。在这阴晴不定的草原上,一群骡马浩浩荡荡,迎面而来,两三个牧人挥动长鞭,拢着畜群。
当中一匹马背上坐着一个年轻男人,半旧皮袄,歪戴一顶皮帽,两侧垂下的头发结成小辫,编着彩绳珠串。他唇边吹着一枚短笛,随着马匹前行的节奏摇晃着身体,仿佛什么事也不关心似的,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荣贺一指马背上那人,对徐末道:“就是他,谢默。”
徐末望向谢默,谢默也看到了荣贺身旁的陌生人。他毫不避讳地直视徐末,坦荡的目光中自有几分好奇。
片刻之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眼中疑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点欣然和快活。他微微一笑,又将短笛放到唇边,继续吹奏起来。
骡马回棚,草料场立刻忙碌起来。谢默下了马,正要抬抬帽子跟徐末问个好,不料刚一伸手,手腕就被徐末牢牢抓住。两根细瘦的指头扣住了他的命门。
谢默没躲没闪,不解地眨眨眼睛:“侠女何为啊?”
徐末不答,漠然盯住谢默。谢默满脸朔北风尘,一双眼睛却是年轻的,阳光一照,琥珀色的眼珠清澈见底,没半点秘密。
徐末恰好相反,明明是个少女相貌,一双眼睛却先老了。细长眉目下,黑漆漆两潭深水,不见一点光亮。
荣贺上前解围,徐末松开谢默,先开了口:“验人验货,规矩而已。”
荣贺哈哈打个圆场,谢默也露出一个笑,抬腿就往里走。徐末胳膊一伸,将他拦在了屋外。
“等着,我和荣锅头还有几句话。”徐末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