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堂阶之下的一番微风也便将那堂阶之上的曼妙歌舞轻轻吹了去。萧启慎高高坐于金銮御座,在这殿中的歌舞升平里恰若一尊慈眉善目的佛。
只是这一尊佛能普度众生,却也能倾覆众生。生死不过他一念之间,或起或灭,只是一瞬。于他脚下匍匐的芸芸之生,只能虔诚脆弱地信仰膜拜着那遥遥一尊。
可世人眼中的那一尊佛于满目金光间凝神注视着满堂盛景,神情却似恍惚,恍惚间,萧启慎仿佛看见了二十年前,他登临帝位后的第一个千秋节。
那一年,那一日,那一刻,初及而立之年的帝王雄心勃勃,宏图伟业于他心间渐次勾勒轮廓,描画山河盛世。二十年间,翻云覆雨便如那过眼烟云,大盛于他手中比之以往更昌盛繁荣。
南境拓域,北境伏敌,天下之大也便似股掌之间。眼前的辉煌满目却让他渐觉厌烦疲倦,整整二十年的呕心沥血,整整二十年的算计筹谋,便只做了这霸业宏图,便只做了这荣耀尊崇么?
看着堂阶之上一众皇子皇女,一时又是暖流翻涌。数年前,还在越州时,他便只是个穷途末路的皇子,谁都不知他厉兵秣马,蛰伏数年,只待那重回京都的一日。
于蛛丝满梁的府邸熬着日日夜夜的那段时光,每每看着于烛前为他缝补衣裳的妻,看着已酣甜入梦的儿,便觉纵是苦也甘愿。
须臾间,数年已过,颓败府邸已换作金殿玉堂,往日里的那般柔情已换作君臣之礼,人世温情也不过在这屈指可数的日子里才能偶然再尝一回。
便在那一霎间,暖流径自翻涌而至目中,萧启慎不由得哂然一笑。
他自幼便长于深宫,便是那十多年的孩童岁月也将这宫海沉沉看遍,将那人情冷暖尝遍。后来迁越州,返京都,及至登临天下,指点江山,他早已将这苍茫一生看透,怎得如今竟又生出这许多年不曾有过的泪。
皇家无情,帝王冷血,便是这一脉皇家血,便是这一身帝王骨,于这五十载光阴也早已教他敛去那真情切意,教他于那一晌模糊之后便又换上那独属于帝王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尊荣之态。
阶下,萧珩已领了众皇子皇女拜下,他将手轻轻一抬,缓缓道:“都起来吧。”
皇子皇女闻声便起了身,依着往年惯例分列两侧,按着长幼之序依次奉礼。
作为嫡长子且贵为东宫之主的萧珩排在首位,不过,众人对于他奉什么礼却不大在意。毕竟各自都清楚了然,这位最受熙和帝宠爱的皇子,无论奉什么样的礼,总归都能讨得熙和帝欢心。
可要回过头说这文不如十皇子,武不如四皇子,敏捷机变不若七皇子,母家势力不若八皇子,向来四平八稳的萧珩怎独独得了主君偏宠,到底还要牵系出那帝王家事。
当年,萧启慎于临江独得倪守清护持眷顾,后来便娶了倪守清的甥女陆眉思为妻。二人便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及至后来便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萧珩。
也便是那一团不沾尘世的柔软让他再一次体味到亲情纯澈,也便是那一双妻儿于临江予了他一个真正的家。及至后来回到京都,虽则又有了其他妾室与子嗣,却总比不得那陪他自越州风雨北归的妻儿。
熙和元年,萧启慎登临帝位,陆氏母仪天下,夫妻二人自越州一路走来,共历风雨星霜,终换得携手遥望山河万里。
可天不遂人愿,便在帝王清朗朝堂,铲除积弊,终将那曙光剥开一线的一年后,陆眉思香消玉殒。
一篇《悼亡妻》将帝王柔情尽诉天下,却也终熬尽了那帝王柔肠。也只有看着萧珩那双极似他母亲的眼眸时,那帝王冷眸才多了一分柔。
萧珩立于阶下,将一方玉印呈上,吴承步下阶接过玉印呈予萧启慎。
玉印面上看去便只是普普通通,可若要仔细看过,便见得那玉印周身是以翠竹嵌玉,竹上刻有踏云追月纹样。
萧启慎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便是一笑,而后于眼波泛起一丝不令人察觉的涟漪。
踏云,追月。
陆眉思擅琵琶,工书画,曾制《踏云》之曲,又依此曲作了《追月》之画,得萧启慎御笔亲题。
一时间,帝后佳话于京都盛传,各乐坊争相传习《踏云》曲,文人墨客也多以“追月”为题,赋诗作词。
时有一语:“凤凰和鸣,琴瑟相谐。踏云追月,山河万世。”
萧珩自是知晓自己这许多年来独得萧启慎宠爱,也自是知晓萧启慎与他母后之间那患难夫妻的深情厚谊。
纵是帝王冷血,纵是熬尽了柔肠,也总归还残存着一分温情,也便只有他才能,才有资格抓住那一分温情。
那一回,萧启慎偶然提及曾与他母后许下一约,要于这天命光华之年再制一曲,再作一画,却不想伊人早逝。于是,他便寻人刻了这一方玉印,铭文便是那“踏云追月”四字。
萧启慎目光凝然于那方玉印,又唤吴承取来一张纸笺,落下一印。
踏云追月。
纸笺薄花覆着朱红深深。
萧启慎抬眼望向阶下那双同她一般的眼眸,半晌缓缓道:“珩儿有心了。”
“太子殿下果然玲珑心思,体贴心肠,怪不得这一众子女,独太子殿下得陛下您欢心最甚。”坐在一旁将这前前后后看得清楚的靳贵妃笑道。
“朕却觉得贵妃才是最玲珑体贴的那个,将朕的心思摸得明明白白。”
萧启慎虽则面上依然若和缓春风,语气却已有一分冷意。靳贵妃闻得这声忙起身请罪,却见萧启慎摆了摆手,只得又讪讪坐下,不敢再多言半句。
阶下人将这阶上事看的也十分明白,各自面上却不露一分颜色。便在这一瞬寂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