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州,怡红院
怡红院二楼处有一间名为“知遇阁”的屋子,专门用来宴请达官贵人,这些人一般都出手阔绰,而且时不时带些新客过来,只要把他们伺候好了,怡红院就不愁没生意。如此重要的宴会,来招待伺候的人必定是老鸨精挑细选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沈长云必须要出场。
在崇文尊文的翀朝,一个会吟诗作赋的女人,尤其是一个会吟诗作赋的□□,那简直是要了那些男人的老命了。
老鸨也不是傻子,一个女人若空有容貌,那她今日是男人们稀罕的明珠,明日就会是男人们厌烦的黄花,这样的女人根本不能为怡红院带来长久的利益,所以当花容月貌的沈长云在老鸨面前大展才情之时,老鸨激动地上蹿下跳,恨沈家没有早几年出事。她下定决心将沈长云培养成花魁主业卖艺,不轻易卖身。
至于什么情况下卖身,记得半年前,一位苦苦追求沈长云两年的林大人送来了一首热乎的名家好诗和一百两黄金,老鸨说去沈长云的房间里商量,出来时便对那位林大人说:“长云不要你的钱,说自己不为钱财,只为寻个知心人,你带着诗进去即可,将那金子留给我些做辛苦费,剩下的自己带走便是。”那林大人听完后,对沈长云的钦慕之情愈发无法自拔。
可卖不卖身哪是沈长云说了算呢。既要那些男人们享受征服的快感,又要让他们享受被仰望的快感,老鸨说这才能永远勾住那些男人的魂儿。她进去沈长云的房间,不容得沈长云反驳,命令沈长云去伺候贵客。
那些男人可以喜欢、仰慕乃至垂涎,但就是不能轻易得到,只要沈长云在他们心里一直是冰清玉洁、求而不得的仙女形象,一直能给那些下作的人带来刺激,那么沈长云就可以永远为怡红院带来钱财。
这样一位招财宝,要想赎身简直难之又难。
今日,一众官二代贵子们又在“知遇阁”大摆宴席,席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一众人正对着国家政事指指点点,高谈阔论。
坐在宴席下桌的沈长云仪静体闲,肌肤如同皑皑之雪,一双柳眉微微下垂,一双碧波眼总是温柔如水,微风下,她微微笑着,一身白衣轻飏,她恍若清冷月光下的玉兔仙子。
可是这样好的人终究被拉到了泥潭。宴席上,那些人喝了酒,言语渐渐放肆,受到此般言语羞辱,但沈长宁不敢露出丝毫的不悦之意,她表面微微笑着,内心却在痛苦挣扎,企盼着宴会快些结束。
那些人又起哄让沈长宁作诗,沈长宁拒绝不下,正开口之际,老鸨开门走上前来,对沈长宁附耳道:“有贵人出五十金邀你去右上第二间房。”沈长宁垂了垂眼,起身行礼道:“各位大人,忽有要事,小人先行一步。”那些人不依,老鸨死缠着他们,终于是让沈长宁出去了。
沈长云走出“知遇阁”,轻声一叹,抬起头五官失色,好半天才把眼泪憋回去。她缓缓推开那第二间房的房门,面无表情的坐在床沿上,用扇子遮住脸,片刻之后,带着些哭腔道:“问大人安。”
那男人站在窗前一直瞧着沈长云,他似乎没有那个意思,却又变了嗓音调笑道:“为何不以容貌示人呐?”
沈长云淡淡道:“小女子容貌丑陋,不便见人。”
那人笑了笑,放开声音道:“怎会丑陋?我的云儿是这世上顶美顶美的人。”
沈长云惊愕地拿开扇子,果然是裴大人,她激动地拥上去。
裴延宣紧紧抱着她,徐徐道:“我与县尉大人是故交,现下我已疏通了县尉大人,有县尉大人出面,加上那五百金,我定能赎你出来。”
他的嗓音低沉,语气稳重,说出的话也那么叫人心安,沈长云依偎在裴延宣的怀里,忽然放声大哭,彷佛要倒出自己满腔的委屈与不甘。
裴大人年纪大了,但对沈长云的事却格外上心,办得也利索,第二天清晨就将成功将沈长云赎出来,秘密地将长云和她的阿娘阿弟安排进上好的酒楼。对于自己赎出一个□□的事,裴延宣不敢告诉正妻,纳她为妾的想法更是不敢提,因为这太伤读书人的风骨,更有损正妻颜面,裴延宣实在怕正妻一怒之下直接杀了沈长云。
裴大人是爱沈长云的,但沈长云不明白他为什么爱,有时会觉得他的爱与那些妓院里的男人没什么区别,可谁让他救自己和家人于苦海之中呢,至于陪着他,就当是报答吧。
安顿好阿娘和弟弟后,沈长云恨不得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妹妹,但她根本不知道妹妹到哪儿了,只能苦等妹妹来信。
这边沈长宁在做什么呢?嗯......毕竟她走的是全水路,速度实在慢,皇帝一行人两天水路,三天陆路早已在前日回京了,而沈长宁还在水上漂着,因为水路不但便宜而且比陆路安全,虽然速度慢了些,但好歹命在。
沈长宁有足够的金银,却整日忧心忡忡,因为她不只要谋划在京城的第一步怎么走,还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有人一直跟着她。
那人神秘兮兮的,沈长宁上船一刻钟后便发觉不对劲,几番悄声试探下来,最终确定那人是在跟踪自己,沈长宁心中猛地一惊,这不是强盗就是来灭口的仇人,她的大脑下意识空白,手也开始抖,从小看到大的权谋书到了这种关键时刻居然一点儿都想不起来,父亲教得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想不起来,沈长宁彻底心慌了,手不停地冒冷汗。
什么都想不起来,她无奈了,只能先找些趁手的武器,觉也不敢睡,时刻保持着警惕,可几天下来,沈长宁发现那人似乎没有伤害自己的心思,但她哪敢轻易松懈啊,只能继续苦挨着。
两日前,长安
“臣等恭迎皇上回宫,皇上万岁!恭迎太子回宫,太子千岁!恭迎三皇子、五皇子回宫!”文武六千名官员在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