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午临近傍晚,天气晴朗的一天。
意大利的阳光从北纬四十二度的罗马照射进窗子里,晒干窗框,把木质的桌子抚摸得光滑透亮。
薄暮静静地听她陈述完。
她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她好过,忖度良久也只是轻轻把手放到她的肩膀上。
“谢谢。”那位姑娘点点头,终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要走啦。”
“离开这里,还是离开罗马?”薄暮问。
她这一次难以预知故事的结局。
“离开这里。”她的目光穿透右手边的玻璃,直直地望入云层,“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罗马。”
“但不是现在。”她很平静地微笑,“这是我的故事,祝你旅途愉快。”
薄暮这一刻有个念头。
很久以前她开始她的旅行,那时候只是满中国地跑,她和许霈说,光是中国就这样大,外面的世界要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
许霈信心满满,告诉她只要她愿意,总有一天可以。
实际上许霈也没有自信,她只是那样天真地相信着薄暮,坚信她的脚步终将到达每一寸土地。
不是每一片海,因为人毕竟要依赖陆地才可以生活。
许霈对出门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薄暮出发的时候她说,一定要寄一些东西回来,至少让她也有旅行的错觉。
后来薄暮每次到达一个新地方,总会给许霈寄去一张明信片,如果条件允许,她会寄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刚到巴黎的第一个秋天,她寄给许霈几张法国梧桐的叶片。
这样许霈拿着叶片,就好像也漫步在香榭丽舍大道。
时间再往后,许霈收到那么多张明信片,有一天她突然对薄暮说,我有一个好想法。
她拎出来一张世界地图,是真的突然从背后拎出来。
她一下展开地图,把地图上的红点一个个指给薄暮看:“这些都是你去过的地方。”
有的地方薄暮记起来也印象模糊,她去过的地方太多,能给她留下深刻回忆的本就不多。
许霈一点一点帮她把回忆收集起来,告诉她这些地方我都帮你记着。
事情的最后,许霈问她:“可不可以有一天,把这张地图上百分之五十的部分填满?”
薄暮那时候笑:“哪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可以等。”许霈把地图举起来钉到墙上,“等到你带着我的心飞越那么多片天空。”
“天空只有一个。”薄暮提醒她。
“可是滨市的天空和巴黎的天空不一样。”许霈执着地纠正,她说想要去海边时,脸上也是这样的表情。
薄暮想起来,才惊觉她们的旅途早已开始。
不在巴黎,不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点,就在滨市的海边,她们小心地迈出了第一步。
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在这家咖啡馆,薄暮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恍惚间找回很早以前她们去海边的错觉。
那时候许霈叫着跳着,海水并不冰冷,她一下子跳在沙滩上,凌晨海边几乎没有人,不用担心会被人误解。
海边天空明净,一股腼腆的粉。
于是许霈就可以放声叫开:“你看——海是粉色的——”
薄暮当时一边吐槽她一边附和:“对,海是粉色的。”
她没有骗余晖,仅剩的一点记忆都是翻看了相册之后捡回来的。
她唯一没有遗忘的是那一份雀跃。
现在她也有同样的雀跃。
只是这个想法还太过模糊而不成熟,她撑着桌子起身,动作很慢:“是我要谢谢你,小姐。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
“人们不能要求他们的一生都是喜剧。”她笑了一下,很淡,几乎辨不清楚,“也不能说结局是坏的,整个故事就不行。”
“忘了从哪里看到一句话,我要送给你,小姐。”她直视对方的眼睛,对方的的眼睛是那样浅的棕色,像意大利水湾一样的清澈。
“功利主义者往往只注重到事件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结局是好的,其间的诸多坎坷在他们看来是通向这个结局的必经之路。”她叹了口气别开目光,像是在说给对方听,也是在说给自己听,“可是他们忘记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①
旅行中重要的从来不在目的地,而是沿途见证的人或事,他们的一切都会在旅者的身上留下痕迹。
难以磨灭,将要伴随旅者一生的痕迹。
这句话她没有说出来,对方懵懂看着她。
这一刻对方即使不懂她接下来要说的话,也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
“再见,小姐。”她还是停顿了一下,没有走得那么干脆。
“方便问问你的名字吗?”薄暮还是问出口。
对方的手摩挲着盛装饮品的玻璃杯,杯子里只剩下一点深褐色的液体,顺着她手的动作极轻微地颤动几下。
“方便的。”对方仿佛终于下定决心,“我叫江俶。”
“长江的江,俶尔远逝的俶。”江俶说。②
薄暮知道这是一个好名字,也许俶这个字会变成江俶的结局。
但以后的事谁又说得清?
她这时候也只能笑着:“薄暮。”
江俶把这个名字咀嚼过一遍。
“好名字。”
当然是个好名字,薄暮从小到大都很喜欢这个名字,追逐艺术之后就更喜欢。她的名字天生就适合她这样的人。
浪漫至死。
薄暮最后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