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起义军扇动平民,德军勒令华沙居民离开华沙前往德国,不愿意离开的平民纷纷被枪杀,街道上随处可见妇女和儿童的尸体。 至9月底,华沙起义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没有弹药,没有药品,甚至连粮食都开始短缺。 俄罗斯人依然按兵不动,没有对华沙提供任何形式上的支援,米科拉尹奇克开始对英国感到绝望。 米科拉尹奇克对德国的误判,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英国给米科拉尹奇克提供的情报过于片面,再加上英国承诺,会竭尽所能向华沙起义军提供支援,所以米科拉尹奇克才决定在八月份发动起义。 英国人没有兑现承诺,把责任全部推给俄罗斯。 美国承诺的空降兵也没有出现,五万华沙义军单独面对近十万德军的疯狂围剿,损失异常惨重,超过1.8万起义军死亡,华沙平民的死亡数量达到20万。 10月中旬,起义军指挥官科莫罗夫斯基给米科拉尹奇克发电报,称如果还等不到援助,那么起义军将向德军投降。 米科拉尹奇克给科莫罗夫斯基回电,希望科莫罗夫斯基能指挥义军从维瓦斯河方向突围,河对岸就是俄罗斯军队。 科莫罗夫斯基拒绝从维瓦斯河方向突围,宁愿向德军投降,也不向俄罗斯人祈求保护。 事实上此时科莫罗夫斯基已经失去对义军的控制,城内的起义军成分复杂,被德军分割成三部分,德军使用重型武器对义军进行围剿,义军的情绪非常糟糕,原因是缺乏食物补给和武器,指挥也很差。 很多起义军之前从来没有当过兵,指挥官带的标志也五花八门了,义军成员主要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丰富的年长者几乎找不到,而知识分子大部分都逃走了,盟军截获的德军情报表明,义军内部最近爆发了传染病,人员遭受重大损失。 盟军居然要通过德军情报,才能掌握华沙的消息,可见情况已经糟糕到了什么程度。 即便如此,科莫罗夫斯基也并没有放弃,他还在等待俄罗斯军队的进攻,同时波兰流亡政府派出的军队,也正在向华沙靠近,可惜他们都是远水不解近渴,俄罗斯人就像失去行动能力一样按兵不动,波兰军队也因为缺乏支援攻击乏力,无力攻破德军防线。 几乎就在东线盟军向布达佩斯发起第二次进攻的同时,波兰起义军向德军投降,持续三个月的起义以最令人悲痛的形势结束。 亚瑟无法接受俄罗斯军队在华沙起义过程中的冷漠。 同样无法接受英国为了遏制俄罗斯的扩张,扇动华沙居民起义,之后又毫无作为的表现。 英国真愿意支援华沙的话,有的是办法。 不列颠空战之后,英国基本上控制了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 如果在华沙起义的是英军,那么温斯顿就算派航母过去,也有能力对华沙进行空中补给。 华沙人明显不值得温斯顿派出航空母舰去冒险,于是在被俄罗斯抛弃之后,再次被英国抛弃。 俄罗斯人如果是冷漠。 那么英国政府的行为只能用冷酷来形容。 “所以,我们的盟友就是这么一群货色,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眼睁睁看着盟友去死,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亚瑟知道华沙起义的结果之后,莫名痛心。 “所以我们才要强大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让华沙的悲剧在南部非洲的国土上上演。”恰好路过塞浦路斯,正在亚瑟府上做客的约翰·塞西尔·罗德斯感叹,他是小斯的长子,未来罗德斯家族的掌门人。 世界大战爆发前,约翰遵照小斯的吩咐,一直在罗德西亚工作,守护罗德斯家族最大的财富来源。 世界大战爆发后,约翰担任物资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对欧洲的援助工作。 目前欧洲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物资管理委员会深度参与欧洲的重建工作,约翰这半年多一直在法国和意大利两地奔波,非常辛苦。 也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法国和意大利两国的现状,约翰才对南部非洲的强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华沙已经完了,对于英国和俄罗斯来说都已经失去意义,我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地,未来德国将成为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麦克·托兰最近压力很大,就在一个星期前,英国将本土舰队的大部分主力战舰调往太平洋地区,重建太平洋舰队,其中包括两艘英国最新锐的战列舰“豪”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 有意思的是,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没在太平洋,而是在狮城,为此皇家海军又爆发了新一轮关于樟宜海军基地的争议。 英国皇家海军当年花了五亿英镑修建樟宜海军基地,最后以一千万兰特的价格甩卖给南部非洲海军,让南部非洲海军捡了个大便宜。 现在欧洲这边大局已定,英国政府迫不及待重返远东。 这时候英国政府才发现,远东战场已经彻底被南部非洲和美国主导,英国连个合适的契入点都没有,太平洋舰队的规模虽然庞大,可是却没有一个可以容纳所有太平洋舰队战舰的母港。 南部非洲海军在接手樟宜海军基地之后,樟宜海军基地几经扩张,现在已经成为整个东亚地区条件最优秀的军港,这让皇家海军每每提及樟宜海军基地就痛心疾首。 英国政府组建太平洋舰队的同时,也在努力增强地中海舰队的实力。 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就停止建造新的战列舰,直到今年四月,英国海军才提出了一份新的造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