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练练障碍追逐,总有一款适合你。”
【说得太好了,都给我练极限去!】
【呜呜呜小姐姐就是我的嘴替!】
【极限欢迎你!】
苏晓的思路很清楚,现在极限这边缺的不是能争金夺银的王牌,而仅仅是可以代表花国在国际赛场上出战的人。
如果走传统的培养路线,从校队、区队、市队到省队层层筛选、提拔,固然会得到天赋优秀的苗子,但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样,效率极低。
等到下一批有实力的极限选手出来的时候,估计连她都早已经退役了。
与其这样,不如利用好平花速滑那边过剩的人才资源,直接转项目进行培养。
虽然赛种之间有壁,但同为轮滑项目,它们对基本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差不多的。
而且这些省队队员都是职业选手,心性和意志毅力比普通选手高出一截。
只要认真练个几年,把经验值刷上去,进国家队、打国际赛绝对不成问题。
在场的不少平花速滑选手今天只是单纯来凑个热闹,经过苏晓这么一劝说,仔细想想还真有些心动。
尤其是那些实力排名相对靠后的选手,此时已经纷纷陷入了沉思。
算算各项目的录取比例,平花4.3%,速滑5.4%,空技28%,而杆技足足有80%!
运动员的职业黄金期本来就不长,不趁着现在想方设法打进国家队,难道还要在省队待到退役吗?
当然,也有少数坚定热爱本项目的选手没有被动摇,但绝大部分人都并不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类型——
只要能向上攀升进入更高的平台,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获得更丰厚的利益,什么项目不可以!
场边各省队教练们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打开一看都是来咨询转项事宜的,于是立刻忙碌起来。
“哈哈哈,晓晓的眼光放得很长远啊。”
国家队教练们见状讨论道。
“没错,看似给自己未来增加了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在争取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
“要换作其他人,恐怕很难想明白其中关窍,恨不得自己参赛的项目人越少越好呢。”
“而且她的主意真不错,既解决了平花速滑僧多粥少的问题,又给极限拉拢了人才,不管对哪个项目来说都是好事一桩。”
“明明是个选手却有这么强的大局意识,而且会说敢做,我倒是能理解她为什么喜欢王教练了,这脾性确实有几分相似。”
苏晓的赛前发言属于突发状况,好在效果不错,国家队教练们也就懒得计较了。
然而听着同行们快乐的讨论声,极限主教练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手底下优秀的选手变多当然是件好事,但是——
玛德,主教练的工资它不按人头算啊!!!
以前他总嘲笑邱震云和王任,辛辛苦苦管理几十号人,待遇和他带十几人一模一样,心里时常暗爽。
现在经苏晓这么一提点,肯定有不少人跟风训练极限,未来招进国家队里,不都成了他的工作量吗?
谁愿意涨工不涨薪啊!!!
极限主教练骂骂咧咧地在小本本上给苏晓记了一笔。
同样不太开心的还有部分杆技选手。
“搞什么啊,说得好像极限国家队名额很好挣似的。”
一个黄衣服女生闷闷不乐地撇嘴道。
“我们练得累死累活就冲着杆技对手少机会大,她一开口,倒把人全招这儿来了。”
身边一个浅蓝衣服的女生笑着安慰道:
“别担心,等他们真正认识到这个项目的难度时,就该打退堂鼓了。”
黄衣服女生叹气道:“思柠你就是太单纯,在省队混的选手哪一个是遇到困难会轻易选择放弃的?”
“我看啊,咱们以后的路怕是不好走喽。”
张思柠笑笑:“安啦安啦,反正现在也没好走到哪里去,你看我都受伤了呢。”
黄衣服女生的视线落在对方打着石膏的手臂上,半心疼半责怪道:
“你这不活该吗,好好地转体下杆就行了,非得试着加个抓轮,腿没摔折真是万幸了。”
“我想多争取点创意分嘛,谁知……也算吃了个教训,事实证明杆技就是杆技,套不了空技的动作。”
“对了,还有点时间,你帮我做个参谋呗,第二个杆的动作我是这么计划的……”
热身结束,杆上技巧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分为三轮,最终按照总分进行排名,取前四进入国家队。
苏晓第一个上场,她的身影一出现,四周看台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小姐姐加油!看好你!】
【好期待啊】
【来猜猜苏晓第一轮可以拿多少分?】
【那怎么着也得85+才说得过去吧(狗头】
【啊啊啊求求不要捧杀我们晓,她是比一般人厉害,但没有义务做到样样出色,请大家务必理性观赛!!】
【晓粉是不是紧张过度了哈哈哈,前面的网友还加了狗头呢】
【别怕别怕,咱们直播间的观众们还是很友好的~】
场上,苏晓举手示意准备完毕,哨声一响,便动身向前滑去。
“选手出发!来到第一道具区。”
“倒滑逆转270度上杆,侧身开列步呲杆,山上侧镜像翻转!”
镜像翻转指选手在杆上侧身滑行约一半距离后,水平转体180度,更换左右脚位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