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是鱼肉丸子,都很意外,要是周大杨不说,他们根本没吃出来这是鱼肉做的。
有人问十月怎么做的,十月笑着不言语。
卤肉这东西不难做,只要愿意研究,舍得花钱买作料,都能做出来,但是十月指望着这个生意赚钱,自然不会说,保持一点神秘感总是好的。
十月发现比起猪心猪大肠这些东西,大家明显更喜欢鱼丸,谁都说给多来几个鱼丸,可是鱼丸一共没多少个。
“大家伙谅解,今天鱼丸做的少,一碗只两个,下次多做些,一碗多几个鱼丸给大家。”十月笑着解释。
“用鱼换一碗这个猪杂行不?”有人问。
十月立刻点头。
“当然行啊,二斤鱼,一碗猪杂。可别拿巴掌大的小鱼哦,一条至少一斤重的。这鱼肉收起来忒费劲了。”
那人笑着说,“那是自然,低于一斤的鱼,大家都扔河里了。”
然后陆续有几个人从家里拎着鱼来换肉。
十月一直很奇怪,李家坳守着黑白河,为什么村子里的人都不怎么会做鱼肉。
后来和黄婶子聊天,黄婶子说是因为鱼肉吃起来麻烦,刺多,弄不好就有鱼腥味。为了省油,基本都清蒸,舍不得放作料,可不就不好吃,不好吃就没人愿意吃了,不愿意吃 ,也就不愿意琢磨怎么做了。
吃早饭的那会儿人多,忙了一阵儿,不再有人来。
十月粗略算了算,早晨卖了十三碗,这还不到一上午。要是不去其他村子卖,也能卖出去。
但是她要做长久的生意的,还想要多走走,把名声打出去了。
又等了会儿,不见有人来。十月又套上家里的毛驴,这次她准备直接去上岗村。
回来的时候到阳洼村取羊奶。
春娘不放心,跟着她一起,依旧拜托黄婶子帮着照看家里。有人来买卤猪杂,让金金招待。
上岗村是个比李家坳还要大一些的村子,村子里有几个砖瓦房。十月松了一口气,看来这村子还挺富裕,应该能卖出去不少。
两人赶车进了村子,看到人就叫卖。
可是走了挺长一段路,就遇见几个人,最多搭话问一句卖什么,看看的意思都没有。
买东西就是这样,生意来了,忙不过来,过了那一阵,可能一天都碰不到一个买主。
十月向人打听了下朱大夫家在哪儿。和朱大夫没多深的交情,但是他之前免费帮柳爷爷看过病,帮小豆子看过伤。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和医生处好关系没坏处。
十月想着,都来到朱大夫家的村子了,就给朱大夫送一碗卤猪杂,表达一下谢意也是应该的。
把村子里每一条街都走一趟,若是没人买,就去阳洼村。
越往里面走,越觉得这个村子不穷,按理说不应该没人买东西啊,可能是因为对吃食比较谨慎吧。
十月一边猜测着,一边赶着毛驴车往村里人指的方向走着。刚路过一个小路口,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忽然从小胡同里跑了出来。十月赶着小灰,差点撞上他。
后面还跟着一个人在喊他。“二小子,你快回来。”
少年被毛驴拦了一下,减了速度。回头看着后面跟着自己的奶奶,沮丧的一跺脚。
“那怎么办啊?”
刚说完,忽然闻到一股炖菜的香味从毛驴车上飘过来。
少年眼睛看着车上的木桶。
“你这里装的是吃的?”
十月笑着点头,热情的说。
“是,是卤猪杂,又香又下饭。弟弟买一碗吧,才十文钱,全是肉。”
少年又吸了吸鼻子,凑了过来。
“你是大厨?打开我看看是什么样的猪杂。”
“大厨不敢当,就会做个家常便饭,这个卤猪杂是我老家那边的吃法。”十月一边打开木桶盖,一边说。
这一打开木桶,后面跟着过来的老妇人也闻到了味道,快步走了上前。
向车上一看,问十月,“姑娘,你们卖什么的?”
“卤猪杂,大娘来一碗?”
大娘过来看了一眼,见木桶里都是一些猪下水,还有几个不知道啥做的丸子,皱了皱眉头。
“是猪下水做的,我亲自洗的,很干净,大娘可以尝一口,不要钱。”十月用筷子夹了一个鱼丸,递给大娘。
大娘也没客气。
“哎!味道还真不错。这都是姑娘你自己做的?”
十月点点头。
“姑娘可还会做其他的菜?”
十月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奶奶。咱们让这个姐姐给做饭把,你看她把猪下水都做得这么香。”
少年听奶奶说味道不错,眼睛盯着木桶里的卤猪杂,一边说还一边吸鼻子。
十月夹了一筷子肥肠递给他。男孩也不扭捏,张嘴就吃了。
“嗯,好吃。肠子一点都不臭。姐姐你还会做啥菜呀,说给我听听呗。”
男孩一边嚼一边说。
十月和春娘对看了一眼,大概明白,他们是着急找会做饭的人。
“一般的菜都会做。”
“鸡、鱼你也会做?”边上的大娘问道。
十月点点头,她虽然不擅长做饭,但是前世自己在外面打工,吃够了外卖,自己也能做上几道可口的菜。
“姑娘可愿意到我家烧个菜,若是味道可以,今天我们老爷子大寿的大席,就请你做了。十个菜,一共二两银子。若是不行,我给您二十文的辛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