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下,偶像们要争夺的东西会是和观众的情感联系吗?会是美好的梦想吗?
谁在乎那些东西呀。
他们能够争夺的东西,只剩下了“注意力”。
背后的逻辑链条在于:他们需要不断创造能让观众关注到自己的爆点。只要观众愿意关注到自己,那么,这些注意力就会化作广告商所看重的流量价值。
那如何快准狠地获取观众对自己的注意力呢?
是去苦练唱歌跳舞吗?别吧,你要是没那玩意儿的天赋,练个十几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出成效。
而且,即便你非常有天赋,你练了十几二十年,并且出了成效,观众也不一定看得懂啊。去看看B站的舞蹈区,那里的哪条弹幕不是靠脸判断UP主的技术力的?
所以,最快捷迅速且低成本的方式永远就是搞事儿,永远就是整出点沙雕的活供大家一乐。
不用担心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无法维系和粉丝间的情感联系,也不用担心它无法营造差异化和人设,因为中国是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只要你的活整得够味儿,只要你的吆喝声能被人听到,这个流量和票数不就会源源不断地自己来了嘛。
其实说白了,这个多国对抗节目,就是个大型整活现场,而且这个活还真的挺戳人痛点的,应该能够同时吸引三方不同的观众来观赏。
在今天这个选秀类综艺节目高度内卷化、同质化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大型整活可能是必然的事情吧。
并且,之所以是由某个韩国节目、而不是日本或中国节目来集齐来自三国的不同偶像,背后也有着堪称复杂的原因。
就在不久之前的暑假期间,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史上最严格的饭圈禁令,网信办一纸公文,宣布限制饭圈、限制偶像、限制打榜、限制集资,算是彻底堵死了选秀赚钱的路子。
在意识到这把火将一发不可收拾到连奥特曼都要禁播之前,我隔江望火,还是觉得挺带劲儿的。毕竟有一说一,过去几年的饭圈乱象确实让普通人无法喘息。
不过,看到过去花了好几年时间、投入无数时间金钱精力才好不容易养成的一套完整产业链一夜之间被断七寸,国内的那些企业和资本是不可能不着急的,新投资的一批电视栏目不敢不撤,可新培养出来的一批选秀生不能原地消失呀,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
思来想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国内市场,送到还能进行商演和选秀的别国去。
在日本这边,疫情的冲击、举办奥运会受挫和保守主义的抬头无不传达着消极的信号,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已经弥漫到了各行各业,文化产业更是大受其害。
即便是在疫情之前,日本那边的文化产业也没有太多选秀偶像生存的空间。那是一个极其成熟、极其细分的市场,再小众的爱好者们也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大众媒体上永远不会缺少非常成气候的偶像和模特,而对不喜欢主流偶像的死宅朋友们来说,他们也可以粉花费更低的地下偶像、可以粉更为生活化和贴近化的虚拟偶像、还拥有着二次元、特摄和同人等永远的快乐星球。
同时,日本的演出职业遵循着泾渭分明的职业二分法:偶像就是出卖色相、出卖情感劳动,地位低下;而歌手和演员正儿八经地凭技术吃饭,地位超然。
既然选秀偶像尴尴尬尬,进退维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变现这个群体的价值,找准选秀的定位呢?
还是向作为选秀发源地的邻国取取经吧。
但即便是还能进行商演和选秀、作为选秀发源地的邻国韩国,也有着现实中的种种难处。
你们别看韩国的偶像产业发达到了今天这个令人赞叹的水平,其实人家也不想的。他们那边地小、人稀又资源匮乏,先天不足,做不了什么重工业,也没办法出口原材料。
虽说南韩是个联合国认定的发达国家,但在高精尖技术被牢牢攥在了欧美国家手里的世界分配格局下,它也只能做做中游精加工什么的,偶尔仰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扶持一下大财团,搞搞液晶电视三星手机之类比较边缘化的电子产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产业的转移,韩国的精加工开始拼不过中国,甚至开始被正在崛起的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取代,不知不觉间,他们唯一可以维系GDP稳定增长的选项只剩下了文化产业。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宣传下,电影、电视剧和偶像不仅成为了南韩对外输出的重要产品,也成为了它维系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今天的韩国,成为idol差不多已经是普通人出头的唯一方式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韩国,也遭遇了偶像选秀节目的翻车。
先是几个知名的选秀节目接连被曝出存在投票上的暗箱操作和剧情编排上的台本,再是背后的娱乐公司被查出来存在和政府要员权钱相授的黑幕,然后是层出不穷的性丑闻与性剥削控诉。
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韩国娱乐圈亟需引入一些新鲜血液,采取一些新的变革,让自己洗刷前耻,让选秀偶像焕发第二春。
所以,乍看上去girls planet 999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大企划,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偶像选秀节目。背地里呢,却是三国文化偶像产业的背水一战。
这背水一战能不能成呢?不太好说。
一方面,这些公司为了翻身,必须投入海量的资源。据说主办这场节目的娱乐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无论新注入的资本来自何方,为了克服海外融资方面的各种限制,这些国外内大企业都估计得下不少功夫。
另一方面,东亚三国互不对付可是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