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陆地还在睡梦中,近海的岛屿却早已苏醒,大大小小的渔船全都满载着海货靠了岸,渔工们马不停蹄地将分拣好的一筐筐鱼虾装车,送往镇上最大的鱼市。
这间鱼市被当地人称作星途鱼市,因这座岛屿名为星途镇而得名。
二十年前,星途镇是个穷困的小渔村,随着渔业的发展,海对面的几座大陆城市逐渐成了这座小岛的聚宝盆,数不清的餐厅每天一早全都会去星途鱼市抢购最新鲜的食材,星途镇也就这样发展了起来。
鱼市的棚顶由几块巨大的铁皮搭建,由于常年的侵蚀,早已生了斑驳的红锈,四面无遮无挡,黑压压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进市场里。
鱼市的东南一角,一位女子正站在摊位中间,一边利落地和一位客人报价,一边将称好的蛏子递给另一位客人,她个子不高,瘦削的身上套着一条肥大的黑色塑胶围裙。
“阿卿呀!我的货给我留着了吗?”
一个穿着棕色夹克的中年男子提着大包小包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摊位前。
戴忆卿点了下头,转身从一个大桶里捞出一只巨大的蓝色袋子递了过去。
“货都在这了,您清点一下!”她抬手抹了把额前的汗,喘着粗气道。
“从你这儿买货,我还清点什么啊!”
男子说完焦急地向四处张望,“臭小子!快过来拿货!”他不耐烦地招招手。
没一会儿,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拉着一个平板车慢吞吞地走了过来。
“别磨磨蹭蹭的!你和那些狐朋狗友出去混的时候咋腿脚那么利索呢!”
小伙子脸上没好气,装货的动作也懒懒散散。
“钱老板,这是您儿子?”
戴忆卿拽起摊上的毛巾擦了擦手,瞥了眼那小伙子,随即蹲下身去帮客人挑带鱼。
钱老板皱了皱眉,“我这儿子玩儿是一把好手,一叫他干活就瘪茄子!”
正在装货的小伙子一听老爸在外人面前揭自己的短,不由得抬眼“啧”了一声。
钱老板立即不满地大声道:“你小子有什么可不服气的!学习我是指望不上你了,让你来跟着我进货是为了以后管店!你要是能有阿卿一半的努力,我就谢天谢地了!”
蹲在地上的戴忆卿看着手中那一条条泛着银光的带鱼,不由得苦笑一声。
努力?努力都是生活逼出来的,如果可以选择,她也不想一辈子都在鱼筐间打转。
九点过后,先前还繁忙热闹的鱼市已几近结束,戴忆卿弓着腰坐在小马扎上,专注地盘点着账单,又将今天收到的新订单仔细整理。
“卿姐,地面我已经冲完了。”
陈开源将围裙脱下,将其挂在摊位的木柱上。
戴忆卿笑着点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她连忙起身从一个鱼筐里拎出来一个黑色袋子。
“这是今早我特意从渔工那要的马鲛鱼,你拿回去给叔叔吃,现在这个时节,马鲛鱼最是鲜美了!”
陈开源盯着沉甸甸的袋子,面露难色,“卿姐……”
“哎呀,快拿着回家吧!再晚叔叔可就要饿肚子了!”
将袋子塞到对方手里,戴忆卿便把陈开源往外赶。
陈开源羞愧地攥着袋子:“卿姐,我和我爸,真是多亏有你了,要不然我爸早就……”
戴忆卿朝陈开源努了努嘴,他腼腆地笑着,不再说下去。
十年前,十二岁的戴忆卿跟着爸爸从康城回到星途镇生活,在这里她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就是陈开源。
戴家祖上世代都以打渔为生,戴忆卿的爷爷十几岁便跟着打渔大队出海,而陈开源的爷爷也恰好在大队里当学徒,两人吃喝玩乐都混在一堆儿,比那有血缘的兄弟都亲,可惜陈开源的爷爷命里缺了一点儿,大风大浪都挺过来的人,愣是被四个轮的轿车给夺去了性命。
对戴忆卿来说,陈开源就是亲弟弟一般的存在,陈开源的妈妈去世得早,爸爸也因病瘫痪,戴忆卿不忍他去做码头的苦力,便让他来给自己的鱼摊打工,挣些活命钱。
整理好账册,戴忆卿将其装进她特意缝制在衣服内衬上的口袋里,又用水管冲了几遍胶皮围裙,这才锁了摊子往家走。
星途镇不大,主街就那么一条,名叫七星街,这里每天早上都会沿路开早市,各种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和廉价的生活小物件一应俱全。
戴忆卿钻进一个简易的小窝棚里,手里拎着一小袋鲜虾米。
“阿卿!又来买鸡蛋了?这才几天啊!”老板娘熟稔地打着招呼。
戴忆卿耸了耸肩,无奈道:“再给我来二斤吧!”
临走时,戴忆卿将那袋小虾米塞到了对方手里。
她总来这家店买鸡蛋,老板娘知道她家的特殊情况,便常常多送给她一两个鸡蛋,她便想着时不时地尽点心意。
买完菜,她沿着街边往家走,可走到街口,空气中传来的香气令她不禁停下了脚步,那是一种熟鸡蛋混合着热油的醇香味。
戴忆卿侧过头,只见徐记糕点铺子前一如往常排着长队。
奶奶很久没吃那口最爱的牛舌饼了吧?想到这儿,她赶忙站到了队伍里。
等了十来分钟,戴忆卿向队伍外探出身,想看看牛舌饼是否还有存货,可她刚侧身,肩头就被人狠狠地撞了一下。
撞到她的是个中年男人,那人头都没回一下,便大摇大摆地向队伍最前面走了过去。
戴忆卿的肩头吃痛,奈何两手都提着东西,只好强忍着痛劲儿,沉默地盯着那人的背影。
原本安静的队伍因这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