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从和前任上节目开始爆火> 第101章 庆历四年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庆历四年春(3 / 6)

乐圈里面非常特立独行的那一个了,他现在居然告诉我,他要为汉朝那个时代重新开辟一个平行时空吗?这小子这口气也太大了吧!”

“我把话放在这里,宋词若是可以完成这一部旷世之作的话,那么他将会封神!”

“有没有一种可能,宋词这小子是不是陷入到了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他现在讲了点故事被大家捧起来所以有点飘飘然了,居然敢夸下如此海口!”

这篇文章很快被魔都诗词协会的会长田行礼看到了。

他发表了一篇微博,强烈的批评了宋词的这一个想法:“我现在越来越理解以前张东森老师为什么不喜欢娱乐圈的人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呀?被一群粉丝捧了点臭脚,居然就敢夸下如此海口,居然还敢幻想,如果我们的汉昭烈帝当年没有一统天下,后面的历史会怎么发展,你宋词怎么不去起飞呢?”

上京诗词协会的会长袁青也站出来了:“宋词这小子写诗词确实是有一点点水平的,不过对于他想写这样的一篇长篇小说来说的话,我个人是保持一个谨慎观望的态度的,或者说我个人是完全不看好的,因为从古至今这么多的文人墨客,从来没有一个人完成过如此的旷世之作,你们觉得一个唱歌的宋词能够做到吗?你们觉得他真的能够做到吗?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本来已经被宋词圈粉的张东森也站出来,发表了微博说道:“年轻人还是应该遭受一点打击的,有想法,有冲劲是好事,等撞到了南墙了之后自己就知道回头了,大家不要太多地苛责他了,他吃了亏自己就会回头是岸了,问题不大。”

一时之间和宋词有关的这个话题,甚至直接冲到了微博的热搜榜里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路人好奇的点了进来。

“有一说一,宋词是不是想要给自己的新书炒热度呀?他居然敢如此大言不惭?”

“我也觉得是,你没看这些热搜微博,里面都带着他新书两宋风云二的名字吗?这不就是在给他的新书搞热度了吗?大家看一看笑一笑就行了。”

“哎呀,不管人家宋词怎么说,人家有这个想法并且愿意付诸实践,这不就是好事情嘛!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宋词的新书每出一本我都是必须要支持的!”

“是的,我先说个数,两宋风云二我先买10本。”

网上的评论宋词有看,那些圈内人士批评他也有注意,但是他没有作回应。

这一次西都出版社胆子大了一些,首批直接印刷了30万册《两宋风云2》。

《两宋风云1》上也有一段段时间了,目前已经重印了两次,目前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30万,所以西都出版社有胆子敢直接一次性地就先印刷30万,不怕卖不出去。

张东森

开篇不是别的内容,而是一篇文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读到此处,张东森整个人的精神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文章写得可不比滕王阁序那一篇差呀。

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然后又戴上了老眼镜,继续往下读,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出来的时候。

张东森整个人一个激灵,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仿佛被醍醐灌顶了一般,整个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抖了起来。

“好文章!实在是好文章呀!”他忍不住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大叫了起来,使得他的家人们都赶紧跑了过来,诧异地看着他,以为他发疯了一样。

张东森忍不住站了起来,在书房里面踱了两步,又将这一篇文章认认真真读了两遍。

没什么好说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放在两宋风云二的开头,真可谓是开幕暴击。

直接使得张东森对于两宋风云二这一本书的期待值直接就拉满了。

深呼吸,然后又深呼吸。

如是过了整整好几分钟的时间,张东森才将自己激动的心绪给平复了下来,然后他才有胆子继续翻开书页往下看。

两宋风云二的故事,当然是衔接宋朝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之后的故事,这一次主要的故事来到了宋仁宗一朝。

而开篇文章提到的那一句庆四年春……庆历便是宋仁宗的年号之一。

在仁宗皇帝当政之下,军事方面,不但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对契丹和西夏也都处于守势,不得不以金钱换和平。

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在西夏和平后也很快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但他在位期间,北宋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而且他性情宽厚严于律己,作为皇帝非常难得,被史家誉为“守成贤主”。

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一朝;世界

而庆历四年是公元1044年,这一年横向对比一下,可以发现……

柳永60岁,任著作佐郎。三年后,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子京。

范仲淹55岁,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六月,边事再起,范仲淹请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为陕西、河东宣抚使,两年后写《岳阳楼记》。

晏殊53岁,遭谏臣孙甫、蔡襄弹劾,遂以工部尚书出知颖州。

天山童姥47岁,逍遥派已分裂14年,和李秋水继续厮杀。

包拯45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