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下十多个林场,职工一两万。
盛希平接过手戳,仔细一看,喜欢的不得了。
孩子,天生都有劣根性,他们不懂得那么多,就图自己乐呵儿。
学校里孩子多,陈维民就担心,他去学校帮忙,那些孩子见他这个样子故意不听话,瞎胡闹。
周青岚刚想问为啥没那么容易,却忽然听见外头狗叫声连成了片。
倒是周青岚懂这个,拿过去看了之后,直夸陈维民的字漂亮,深得隶书的真髓。
“要我说,不如把维民那孩子安排到工会去得了。
校长当场就说,要给周青岚评选先进,积极争取给她转正。
你的名头越响亮,关注到你的人就越多,你找工作的事情,就越容易解决。”
林业局这么大,类似陈维民的情况也有不少。
但是光找不行,最好你得想办法,让局里出钱,给你去安了假肢。
那样就不是帮忙,是帮倒忙了。
其实不用陈维民说,盛希平也能猜到,肯定是陈丽萍听了周青岚的话,回家就跟她哥说了。
提起陈维民,场里几个领导都忍不住叹气,替陈维民惋惜。
陈维民一边往屋里蹦,一边说道。
主要是陈世良和陈维国都在山上干活呢,徐秀香就是个家庭妇女也不了解这些。
这假肢安上了,你就能两条腿走路,形象上也比现在好,对招工也有利。
陈维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王俊生见过他,也很了解他的性格。
“小民,你怎么来了?快,进屋。”盛希平快步走过去,伸手要扶陈维民。
徐秀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不知道怎么帮儿子。
“那有啥不好的?
别的地方不敢说,但是在你嫂子的班级里,谁要是敢嘚瑟瞎胡说,不用别人,我们家老六就能揍的他满地找牙。”
“要我说啊,你这事儿就得去找。
为了维民的事情,陈家人去局里、省里,都找过了,还差点儿去了首都。
东北没有啥紫檀之类的木料,刻手戳多数用的是梨木。
“大哥,不用你扶我,我自己走没事儿。”陈维民笑笑,一条腿蹦着,就进了院子。
徐秀香能看得出来,儿子一天比一天沉闷,眼见着没了活力。
在陈维民的帮助下,五年级全班三十多个孩子,安排了一个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一段样板戏《红灯记》,一首由陈维民执笔写出来的诗朗诵《伐木工人赞歌》。
场里的领导,学校的校长主任,都夸周青岚有才华,不光教学能力出众,文艺方面也这么有天赋。
“唉,这事儿咱林场做不了主,要我说啊,就应该让老陈家去局里找。
盛希平听完,叹了口气。
这些年,徐秀香最心疼的就是二儿子,如今儿子大了,徐秀香也愁着,不知道儿子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他帮着忙活了小半个月呢,那个大合唱还有诗朗诵,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咱场咱局每年都有不少文艺活动,再说工会也有不少文字材料要整理啥的,维民一手好字儿呢,去工会更能发挥作用。”
“对,对,你嫂子说的在理,这事儿就得去找。”那边,张淑珍也听明白了,跟着附和道。
“这手戳拿出去用,谁见了不得夸啊,真好。
梨木质地软硬适度又细腻,是上好的刻手戳材料。
我对这个也不太明白,嫂子,你跟我详细说说咋回事儿呗。”
徐秀香看着二儿子,语重心长的劝道。
别看只有三个节目,但每个节目都是精品,在周青岚和陈维民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学习排练。
于是就跟陈维民商议好了,下午上完两节课之后,陈维民去学校,帮着排练节目啥的。
“哥,嫂子,这是我给你俩刻的手戳儿,我这手艺也就这水平了,你俩别嫌。”
当初陈家二小子是让小火车给轧了,这事儿局里有责任,就应该找局里领导给解决。
全局身体有残缺的知识青年和待业青年,全部被招收为大集体工人。
可是没啥用,没有政策,谁也不敢开这个口子,给维民特殊待遇招工。
你不是会写么?那就去写,不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再不然剧本,你要写出个名堂来才行。
被人夸奖了,陈维民也很开心,也有些不好意思。
你说要是维民在前面讲课,底下那些学生胡说八道,或者有那淘气的学维民走路、动作啥的,对维民不是也一种伤害么?”
这事儿他倒是知道一些,虽然上辈子这时候他在里面蹲着呢,但是出来后,听陈维国说起过。
这种敏感又有些自卑的性格,加上身体的缺陷,真不适合教学生。
最终,在十一月末的上山文艺汇演中,五年级的节目赢得了伐木工人的一致好评。
找是必须的,你不找别人不知道你的情况,人家还以为你过的挺好呢。
尤其是那首诗朗诵《伐木工人赞歌》,算是说到大家伙儿心坎儿里去了,最终被评为优秀节目。
“哥,你也觉得我应该去找么?”陈维民看了看盛希平,问道。
陈维民跟张淑珍还有周青岚打过招呼后,坐在了炕沿上。
“跟你哥说,去局里找,他这种情况,局里应该给个说法。”
王校长看了眼前川林场工会主席赵向阳,说道。
面对领导们的夸奖,周青岚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