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就送他一个杯子;我需要一个钵,长者就送他一个钵;我需要一件袈裟,长者就送他一件袈裟。
这个须达长者是一个大富长者,他的庭院广大,好几个殿。只要有比丘在须达长者门前一站的时候,他门前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只鹦鹉,这个鹦鹉就赶紧飞到内院去,跟长者说:比丘来了,比丘来了。长者就知道,喔,有比丘来了,就赶紧出去,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所以每一次,比丘往长者门前一站的时候,这个鹦鹉就负责通风报信,做这件事情,一方面也随喜赞叹,赞叹长者对三宝的护持。
有一天,大智慧的佛陀观察这个鹦鹉的业报将尽,就跟阿难尊者说,你早上托钵之前,先帮我做一件事情,你赶紧去这个大富长者的家里,跟那个鹦鹉开示四句话:“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讲这个四圣谛的法门。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衔佛陀的慈命,就到了这个大富长者的门前一站,那个鹦鹉又要去通风报信了。阿难尊者说,来来来,我有事跟你说,你先下来,不着急。他就跟鹦鹉说,佛陀要我告诫你:“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鹦鹉听到这个法以后,起大欢喜,绕树七次。七次以后再飞到长者的面前,通报阿难尊者来了。这只鹦鹉后来没多久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被狐狸偷袭给吃掉了。
比丘都很伤心,说我们当初去长者门前托钵要东西的时候,都是靠牠通报的,感牠的恩哪!这些比丘就跑到佛陀那里说,这个鹦鹉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佛陀说,这个鹦鹉在死亡之前,听闻佛法心生大欢喜,赞叹,所以,牠先到四天王天,再到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乃至于到他化自在天,在欲界诸天七次的往返。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到忉利天,忉利天以后到夜摩天,夜摩天到兜率天……。七次往返诸天以后,最后一生投生在人世间,在一个没有佛法住世的地方,自己觉悟成就辟支佛。
也就是说,我们听一个世间的概念,你学心理学、学科学,听完以后就会变成一个知识,但这个知识到你的心中,并不能产生一种灭恶生善、破妄显真的效果,没办法。但是你把佛法听进去……。诸位!你来这个地方学习佛法,即便你今生非常懈怠,甚至没有如实地去做,但是你也功不唐捐,因为你把佛法的道——那个种子种进去了。佛法的功德它会产生一种乘,它会运载你,总有一天你的善根发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让你不得不学佛,你不学佛都没办法。你的善根成熟以后,是没有烦恼能够抗拒的。
这个教法它为什么有这种力量?因为它是从佛陀涅槃的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佛陀施设出来的,它有引导你趋向涅槃的力量。这个叫作“清净法界等流正法”,我们透过这个法门的修学,就能够达到全面的觉悟。所以佛是一个目标,法是趋向目标的一个过程。
第三个“修”,这个“修”我们晚一点讲。先讲“学”,因为这个次第要先“学”才有“修”。
先看“学”,我们先把这个“学”念一遍:
释“学”,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名之为学。
好,把这个“修”也念一遍:
释“修”,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
佛法的修学有理观和事修。理观就是“学”,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学”主要的是学习两个事情:第一个,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如何破妄显真。这个叫作“学”。这个“学”当然是一种智慧的观照了。透过智慧的观照,我们能够安住空性,调伏爱取,最后导归菩提。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些是我们整个学习的重点。
你的心地法门成熟以后,就有资格从空出假来修六波罗蜜,一方面忏悔业障,一方面积集资粮。在历事炼心当中,一方面消除我们无始的罪障,一方面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叫作“修”。所以,它这个次第,是先有理观再有事修,先学习,做好内心的调伏,引导,然后再有所谓的付诸行动。
我们把最后的概要,做一个总结,先把它念一遍:
释“概要”,概,总括大纲;要,删繁取要。
佛法甚深广大,我们希望对一个初学者,提起它的大纲,找出它的扼要。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就是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就是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发心就是设定目标。第二个正见就是作好智慧的观察。你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不要反应太快,记得!在反应之前先想想佛法的道理。
学佛,你要进步,真的你反应要慢一点,因为你的直觉都是习气,你的直觉都是错的,而且大部分都会让你后悔。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才会流转生死。所以在佛法的角度,在菩萨戒,第一念的差错不怪你,菩萨戒第一个直觉上的烦恼不怪你,第一个念头起烦恼不怪你。但是第二念,你的光明没有观照,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你懈怠了。因为直觉性的犯错不能怪你,这你没有办法控制,但是第二念以后你没有对治,表示你没有做好心地法门。所以,佛法是从第二念开始对治的,我们没办法做到第一念就控制,第一念一定是你的习气。
发心和正见这两科是理观,把你的基础打好。然后修行,就是付出行动,个人选择你喜欢修什么法门。这个基础打好了,你喜欢盖一个茅棚或者盖一个豪宅都可以,就看你的人生规划,看你的时间长短。所以这个“修”是有选择性的,但是“发心”跟“正见”是共同科目,你要好好学习。这两科你要学会了,从今以后,你就知道怎么样面对人生了,你的态度不一样了,而这两科也是成败的关键。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