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阿弥陀佛在哪里呢?净土宗是音声嘛。一句弥陀念诵听,你创造一个音声,阿弥陀佛就在音声当中,所以你把它听回去,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了。所以我们刚开始是要从形像的三宝,慢慢地悟入到理体三宝,我们不可能直接进入理体三宝。我们所有的善根都要从事相来修学。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讲到《弥陀要解》的理观跟事修,他说,《弥陀要解》中提到用理观的智慧来念佛,是什么意思?我们如果没有理观念佛,完全从事相也不好。因为你完全从事相念佛时,你的心是攀缘心,攀缘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那么这个时候有个问题,你心中所忆念的佛,是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临终时你的心会动,你会看看阿弥陀佛到底来了没有,这糟糕了!临终时最怕你一念妄动,出现不安住之相。
所以理体三宝就是说,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存在我们心中,但是我们假借佛号来开显,这个很重要,假借!我们在没有修理观之前,这句佛号是用一种攀缘执取的心来念。你知道阿弥陀佛存在你心中时,你同样念佛,但是你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你是借这句佛号。虽然念,但是你不会执着,你不要管阿弥陀佛来了没有,你心中忆佛念佛,有这个因地,它自然会创造这个结果。你把这个桥铺好了,阿弥陀佛自然走过来。所以理观很重要!就是说你为什么要站在内心的角度来修学?因为你向外攀缘,自己的因地就破坏了,就不是一个真实的因地了。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就是说,我们站在理体三宝的角度来皈依住持三宝,但这个住持三宝又帮助你加强你的理体三宝,产生一种善的循环。依理体三宝而修学住持三宝,住持三宝又加强你的理体三宝,如此的理观跟事修的配合,这个时候才能够慢慢增上。所以在这个皈依当中,我们的理观事修两种三宝,都要具足。
己三、功益
我们看最后的功益,皈依三宝的功德。
这个地方有一段文,我们把它念一遍:
《归敬仪》云:“经云: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一时闻解,熏本识心,业种既成,净信无失,况能立愿归依,奉为师范?固当累劫清胜,义无陷没。如经云:有人受三归依,弥勒初会解脱生死。此乃出苦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归,随缘还失,是故智人初受归时,专心缘此,得名归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
这里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经云,有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
“常住”二字是法宝,就是我们说的不生不灭的涅槃或者清净心——在因地叫清净心,在果地叫作涅槃。一个人能够得闻,不过这个“闻”,诸位我们看到很多的经典,只要讲闻此名号成什么功德,这个闻都是要成就闻持,要加一个受持的“持”。就是听闻以后,还要受持不失,你要把这个法放在心中,不断地忆念而不忘失,这样子才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调伏力量,不是只有听过而已。要让这个法经常在心中运转,经常能够去体会心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人生生世世不堕恶道。
那么它的理由在哪里呢?我们待会儿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