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还是活得痛苦,他一定要面临死亡,当然就是产生了忧悲苦恼,就是一个这样的情况。
这个就是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所经历的阶段。我们不断在轮回当中,不断地历史重演。从过去的业力,刺激了今生的妄想执着;从今生的妄想执着,又带动下一个业再去得果报。
直到有一天我们遇到了佛法,伟大的佛陀出世了,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相,我们开始做出改变。
戊三、结示
这个十二因缘的改变,有两个关键:
小乘的学者从无明下手,修无我观。尤其是缘觉乘的人,他是利根人,直接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于生老病死,他先破无明。这等人一定要有禅定,而且他的无常无我的智慧特别高深,带一点出离心。
但是这一块就不简单,你挑战自我意识,那就不是一生一世,利根人需要四生,四生是你生生世世都不能退转,你也不能结婚,一结婚这就重新来过。四生都是修梵行,然后相续用功,智慧高超,把自我意识破掉,利根人四生证阿罗汉果;钝根的人六十小劫,那是很长的时间。
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一部分的概念。在声闻法当中,我们是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从净土宗,有三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受、爱、取。
净土宗的人,你看看祖师的建议,最好把果报放弃。前面的什么识、名色、六入、触这种现成的果报,不管你快乐也好,痛苦也好,你最好把它放下。福报大有时候变成障碍,但你要是放下,它就变成增上缘。
所以从净土宗的角度,先把前面的东西放下,专心处理三件事情:
第一个,你的感受。因为整个临终的时候,其实来自于你的爱、思想,你的思想是往哪里跑的。但这个思想一定受到感受的牵动、受到六根的牵动,才有这种想法。所以你到了晚年,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最好把你的六根慢慢收了,都摄六根。我们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但是你起码这个六根不要再向外接收太多讯息了。往生所有的力量,都是透过佛法修学的。我告诉大家:日常生活给你的讯息,对往生都没有帮助,人我是非而已。
所以你最好是把六根这个门慢慢关掉,加上一个小窗户就好了。你不可能完全关掉,你还要工作的,是吧?还要面对你的定位吧?关得越小越好,没有必要的事情少管。这个就是先把感受收摄一下,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分心。生命有限,精神体力有限。
那么你把这个“受”一收摄,你的思想就单纯化了,你这个是源头嘛。所以为什么思惟苦谛,为什么观受是苦?就是用这个苦来刺激这个感受。你喜欢攀缘,你得到什么?无量劫来,我们的感受到处活动,我们得到什么?诸位!我们得到轮回的果报!我们真的快乐吗?未必!你的快乐来自于善业,不是来自于攀缘。该是你的快乐,你一点都不会少掉的。你说:“欸,我都摄六根,我福报这样大,我不是很吃亏吗?”不会的!你会有更殊胜的快乐,更精致的快乐。那个是不要透过感受的,是透过你心里的法喜。
所以净土宗,如果你有志于往生,到晚年你一定要把六根关掉,慢慢关掉。你不要再接触那外境的剌激了,不要再跟外界的业力接触了。因为业力给你的快乐让你贪爱,业力给你痛苦让你心理不平衡,对你都没有好处。你把六根关掉,业力对你冲击降到最低了,这是刚开始就从源头下手,把六根门头慢慢关掉。
第二个,调伏你的执着。因为你的思想问题不大,但是你思想跟执着结合,这就糟糕了!这一块从小乘的角度是把“取”完全断灭,他修无常观无我,把执着完全破坏掉了,破我执。大乘佛法不这样做,它是疏导,我们是把执着疏导成一种往生的愿力。这个水你弄得不好,叫作黄河泛滥成灾;你加以疏导,它是灌溉良田。
注意!大乘佛法是转识成智,它不堕断灭。你把你所有的执着都断掉了,没有错,你把生死业力的力量断掉了;但是你有一个严重的后果,叫作错损菩提,你的菩提心也没有了。大乘佛法是有所追求的——追求无上的菩提,追求西方的净土。所以你这个“取”是引导,透过你的思想去引导“取”,叫欣求极乐。
其实整个修行,在十二因缘当中只有三个重点:就是感受、思想跟执着。但这个思想是关键了!你透过思想向外调伏感受,透过你如理思惟的思想,去改变你的执着——从对娑婆世界的执着,改成对净土的执着。
净土宗的执着是好的执着。我们一般不叫执着,叫作“发愿”,其实就是执着,体性完全一样,但是我们不安立执着这个名称,叫作发起菩提心,发起往生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这个就是取,它本质就是取。
所以整个修行就是,如果就声闻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一块。所以人天乘是调伏罪业,让我们临终无障碍;声闻法——二乘法是调伏爱取,让我们对娑婆世界的业力降到最低,让我们在临终时内心的干扰降到最低。你不能够把生死的业力刺激得很重,然后再跟它拼往生。你跟自己过不去,没有人这样做,而且你也拼不过它。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虽然心中有很多地雷,但他可以闪过地雷——我可以不碰触。我没办法把你对治,我闪过总可以吧?那怎么闪过地雷呢?就是不要刺激它。我们虽然在心中还有很多的罪业,还有生死业力没有得果报,你临终不要去碰触它,没有事的,到了净土再来处理这一块。
所以在整个二乘法当中,整个修行就只会归到两句话:一个思惟苦谛,收摄你的六根;一个就是调伏爱取,就做两件事情。
丁五、菩薩乘 分三:戊一、 总标六度所依。戊 二、别示六度行相。戊 三、结 叹 六度功德。
我们再讲菩萨乘这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