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38章 第33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第33集《佛法修学概要》(1 / 5)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七页。我们讲到六度法门,这是菩萨道的六度。

佛教的修学,从浅入深,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次第:

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第一个修学的重点,叫作“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第一个阶段。

我们刚开始在佛教的修学,是改造我们身口意的行为,就是业力的行为。既然面对的是我们的善恶业力,它一定带有相状。你心中没有相状,你是不可能去改造业力的。以布施来说,我们今天要做义工,要做布施你一定有个所缘境:你是针对哪一个道场,针对某一个人来修布施,来做义工。但是,这个时候的相状会有问题,因为当我们的心接触相状的时候,会产生三种力量:

第一个是感受。这个感受它没什么道理的,它完全是业力。我们前面说过,只要有感受,就有业力。所以我们刚开始的布施,是受感受的牵动——我对他感觉不好,我就没办法布施了。

所以我们刚开始在修习善法的时候,是选择性的修善。因为你一定是先有感受,感受以后牵动了想象,然后打妄想,安立名言,带有个人的情感,最后产生执取。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在修习善法的时候,是带相修行。我们对这个相状,先感受它好不好,然后再打一些妄想,最后就住在这个相状,心有所住。

所以说,我们刚开始所修的善业会带有两个过失:第一个,不得圆满。一个刚学佛的人,你很难创造一个广大的功德,你很难的。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所积集的资粮是少得可怜,不管你花多少时间,因为你的心不广大,因为你深受感受的影响。所以我们刚开始在造善的时候,是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因为我们的心理素质太差。

所以一个刚开始修学的人,他顶多是一个慈善家,他还谈不上是一个宗教的修学者,因为他心里干扰太多。他心里面充满了感受,充满了妄想,充满了执着,干不出什么大的功德,没办法的。所以我们刚开始这种带相的修学很难圆满,这是第一个不得圆满。

第二个,更严重的是不得清净。我们虽然造了善业,但是也带动了内心的烦恼跟执着,也就把十二因缘里面的生死业力给启动了。所以我们在创造善业的时候,也付出了生死轮回的代价。就好像说,我们吃一个美好的蛋糕,虽然善业会创造安乐的果报,来生让你受用,但是你受用的时候,“初虽美味,终成大患”,这个蛋糕是有毒药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因为你因地不清净。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快乐,但是这个果报带业,你在享受人世间快乐的同时,必须要付出三种代价:“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人天的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我们刚开始的带相修学是障碍重重,因为我们心理素质太差。

于是我们就从一种有相的修学,慢慢提升到一种无相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时我们一定要学习佛法。第一个阶段只要有信心就够了。你相信有生死轮回,相信生死轮回是由业力所主导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刚开始你只要相信就好。但是你一旦要调伏心中的妄想,调伏心中的感受,你一定要看经典,因为日常生活给你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你世间上所受的教育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我们慢慢地从佛教的学习,知道了人生是无常无我的,知道我们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的世界不是一个静止状态,是变化的,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所以没有一个人有安全感,因为你不知道来生要去哪里。所以我们依这种无常无我的智慧,让我们的心跟相状慢慢地脱离、脱相,做到无我相、人相的分别。

所以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心一定要静下来——调伏爱取。当然这个调伏爱取,是先调伏爱,再调伏取。我们刚开始的修学要先思惟苦谛。苦谛也有相状,你要先创造、观想一个痛苦的相状,让你对三界极度地厌离,然后再修无常无我,调伏那个执着。

这时你就从一种动态的善业修学,提升到一种调伏爱取的修学,你的生命会开始静下来。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拜佛、打坐、修止观,你这个时候外出的时间也减少了,因为你开始在清理你内心的垃圾。这个时候你会从一种慈善事业,提升到一种修道的生活。这个时候叫“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开始放下人世间我相、人相的对立,把心中的垃圾开始打扫干净了,这是一种解脱道的修学——无相行。

那么从无相的阶段,你可能会经过三年,可能经过五年,慢慢地房间整理得大致上干净了以后,你开始又把房间的门打开了,从空出假,重新面对众生。你又接触了相状,但是你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你在面对相状的时候,内心多了一种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开始走入了大乘。

所以,我们前面的人天乘是带相修学,二乘是无相修学,到了菩萨道又带有相状,但是那个相状会给你创造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它不会给你留下过失。因为你的心理素质提升了,你除了信仰以外,多了一分智慧的观照——内观真如,外观因缘。内观真如,就是安住;外观因缘,观察人世间的不净、苦、无常、无我,这叫作调伏。

所以我们从这种菩萨道,开始又回复到正常生活——“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这个时候的菩萨,他是一个觉悟者了,所谓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能他看到的是昨天的青山,但是夕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夕阳,因为他内心的素质不同。

我们现在进入到整个佛教最高水平的境界,叫作菩萨道。菩萨道的主修有六个法门,就是六度法门,我们叫作六波罗蜜。这波罗蜜叫作“度”,度的意思就是到彼岸,我们透过布施乃至于智慧六种的法门,能够超越生死大海,到达大般涅槃的彼岸,这叫六度。

六度它是有条件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