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在修行当中,所谓的善调身心就是畏爱兼抱。我们的心沉闷的时候,多鼓励一下自己;我们的心躁动的时候、攀缘的时候,你就要打压一下自己。就像养这个羊的道理一样,你一方面给它美好的饮食,一方面用狼来恐怖它,让我们的心永远保持在一种中道的状态。
己五 、 禅定度 分:三:庚一、 禅定自性。庚二、趣入修习禅定方便。庚三、修习禅定差别内容
我们看完精进度,看下一个,禅定。
庚一、禅定自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禅定的体性。请合掌。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附表第三,止观体性。
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这三个法门,都是在散乱心的阶段,但是进入止跟观以后,你就是一种非常明了寂静的状态了,这个是在佛堂的一种静中的修学了。
首先我们看这个止。止有两个说明,先看简单的说明。
什么叫作“止”呢?“以善缘心,心一境性,诸三摩地悉皆摄为奢摩他品。”奢摩他就是“止”。这段的开示有两个重点:第一个,讲因地;第二个,讲果地。
先看因地。因地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心一境性;第二个,以善缘心。
我们先看第一个,心一境性。这个止,它必须要让内心安住在一个单一的所缘境上。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是攀缘的,像猴子一样,抓一个树枝,然后又攀缘另外一个树枝,抓到一个放掉一个。在修止的过程当中,你要选择一个所缘境,比方说念佛,你要选择音声为所缘境,要强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第一念是佛号,第二念也是佛号,第三念也是佛号,你必须强迫你的心是单一地、相续地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这个就是修止的因地。
第二个,以善缘心。这种专注的状态必须跟无贪、无瞋、无痴的心相应。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是在造恶,在做杀盗淫妄的事情,你很专心,那这个不能构成止,因为你这个造恶的过程是烦恼的心,是躁动的。
所以它必须是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专注的;第二个是善良的。那么这两种心结合以后,就构成止的因地。
它的果地功德是什么呢?“诸三摩地”,它所成就种种的三昧,念佛三昧、首楞严王三昧、法华三昧。这种因为“心一境性”、“以善缘心”的三昧,都是属于“止”的因果,这是个简单地解释。
我们把这个解释透过《解深密经》讲得详细一点。我们看第二个解释,什么叫“止”。请合掌,我们把它念一遍。
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这个地方也是分成因跟果。我们先看因地。这个因地的修学有三个重点:
先看第一个,“独处空闲。”一个菩萨,如果你要进步,你一天要有一段时间自己静一静。你不能整天在外面跑,你在外面跑到最后,你就变成好人,不是道人,因为你的善根就跑没了。除非你是法身菩萨乘愿再来,你不用做功课,你不用充电,否则你最好是要有一点充电。
所以这里的意思就是,你一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独处空闲,暂时把手机关掉,把房门关掉,好好地把佛教的止观修学一下。我们的能量是生灭法,没有证得法身之前,我们的功德不是永恒的,你有修它才有,然后你慢慢慢慢把它释放没了,你还要再去充电。所以你每一天一定要有一段时间独处空闲,暂时地息诸缘务,好好地面对你内心的自己,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个,“作意思惟。”修止一定有一个所缘境,因为它是心一境性。如果你这段时间是念佛,那佛号就是你的所缘境;如果你持咒,咒语就是你的所缘境。你必须强迫你的心在一个所缘境里面专心的安住。
第三个,是这种“能思惟心,相续作意思惟”,你要一次又一次地思惟。所以修止的人,他必须很有耐性,跑掉了,没事,再拉回来;跑掉了,再拉回来。你不断地就是念佛,听自己的声音。发觉打妄想以后,赶快把心又重新恢复到佛号。你要不断地相续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你不断地努力,慢慢慢慢你的心就从一种少分的安住变成多分的安住,套一句专有名词叫作“功夫成片”。我们的心态是可以调整的,你不断地强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多安住故”,这个时候你的因地就圆满了。
看它的果地。果地有两种功德:起身轻安及心轻安。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时候出来,你的心特别的明了。真正得禅定的人,在唯识学上说,他可以看得到墙壁的毛细孔,他那明了性到那种程度!他六根的那个明了性特别强,刚刚打完坐的人,一点小小的声音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第二个,寂静。他心中的那个波浪慢慢地停下来,如平静的水。所以他这个时候内心是非常的轻安,明了寂静,寂静明了,这是第一个心轻安。
第二个,他心的轻安会带动身的轻安。这个身的轻安是这样子,我们身体有地水火风四大,打坐的人因为心寂静,会带动一种风大,那个气从丹田里面开始活动,然后周遍身心。那个气脉的跑动,会让你全身非常的舒畅。
我们一般没有在打坐的人,即使你没有生病,其实你的身体还是很粗重,就是一块很粗重的肉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但是打坐的人,你的身体会觉得非常轻松,因为你那个气脉跑得非常顺畅,这叫身轻安。所以它是先有心轻安,才产生身轻安,是名奢摩他。
我们念佛人所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