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40章 第35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第35集《佛法修学概要》(4 / 6)

后时发精进故。

我们前面好不容易透过如理思惟调伏烦恼,引导我们产生一种欢喜心,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要注意的,比方说,你今天去 downtown(市中心)办事情,办了很久非常疲累。这个时候你勉强去做功课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会产生极度的厌离。你因为那一份的坚持,结果障碍你后时的精进,你每一次看到这个法的时候,你那种极度痛苦的心,就会留下一种影像,障碍你后面的好乐跟意乐。

所以你要知道,有时候该踩剎车的时候,适当地踩剎车。一个人不能只是一路地冲,冲到最后在这个跑道上就看不到你了。所以修学就跟开车一样,你要前进,偶尔地后退一下。修行难就难在这里。

修行基本上是两套方法来修:一个是水滴式的修学;一个是暴风雨式的修学。我们解释一下。

正常情况,修行是要用水滴式的修学。点点滴滴,滴水长流则能穿石。如果你告诉我,你一天拜两百拜,我会说,嗯,非常好!你这个可以持久。平常的修学一定是要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

但是你一生当中,可以安排几个所谓百日的加行,你这个时候可以冲刺一下暴风雨式的修学,可以在生命当中,安排几个阶段冲一下,可以。但是不能当常法。你千万不要把修行修到自己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你后来就一辈子都不想修行,这个叫作不知善巧。

所有的东西中,有些是可以勉强。欸,你不想上班,但是你去打个卡,反正你不想上班,也没有人知道你想不想上班。但是你不想做功课,勉强就没有用,真的没有用,你倒不如去散散步。修行都不能勉强,勉强完全没有效果,而且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所以你怎么去做,我们先要判断,有时候你不想做功课,不是体力的关系,是心理的障碍,这个可以克服,你要用智慧来沟通。但是你不想做功课,不是心理的障碍,是体力的关系,那这一部分你就不能勉强。

我们看菩萨戒里面,身体的疲惫是可以开缘,因为这作不了主。我出去弘扬佛法、去办事情,回来晚上一两点了,你一直强拜八十八佛,拜到最后,你以后再也不想拜八十八佛了。你觉得这样值得吗?

所以说身体的障碍,你要判断,这不是你故意的,这可以开缘。但是你身体很好,没什么状况,是心理的障碍,这个就要突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善知进退。在精进的过程善知进退很重要。

庚三、修习精进差别内容

修习精进,差别内容:一、擐甲精进。二、摄善法精进。三、饶益有情精进。生善,增长善法,功德不退;破恶,度懈怠。

精进的内容: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你看这个擐甲,这个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那种铁片,一片一片的铁片把它编制成的衣服。就是你要无所畏惧,凡是断恶的,都要很坚决,不能断要他断!要这种态度。所以断恶这一块,就没有商量余地了。所有菩萨戒里面,只要是牵涉到菩萨内心烦恼的挣扎,佛陀都是下重药,告诉你:你别无选择!你一定要这样做!这是第一种态度,对于断恶那是非常的坚决。

第二个,修善。修善法这个要选择性了。我们不可能修学所有的善法,所以这个你要善知取舍。

第三个,度众生选择更多了。你在修行当中,你现在的心情不对劲,暂时可以不度众生。

所以在修习精进的时候,断恶是要坚持的,修善跟度众生是可以看因缘办事,这个是三种不同的心态。

透过断恶、修善、度众生这三种精进,增长善法的功德,保持我们善根的功德不退,来度脱让我们时间空过的懈怠的心。这个精进就是让我们的心永远保持在一种最佳的状态,对法门的好乐那种坚持。它的方法主要就是要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我们讲一个例子来做说明。佛陀在经论里面讲出一个譬喻,讲到一个国王跟大臣的故事。他说,有一个国王,这国王处事非常的严格。后来他那个大臣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犯了严重的错误,国王非常生气,要把他处以死刑。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大臣就请命,说:“国王,你不要把他处死,他好歹也有功劳,你是不是给他一个机会呢?”那国王想一想觉得也有道理,就说:“好吧,给他一个机会。”

国王就出了一个题目说:“我有一只羊你把它领回去养,三个月以后,我要看到这只羊它的肉是精壮的,但是没有肥脂,它没有肥肉只有瘦肉,而且是强壮的。一只强壮的羊只有瘦肉没有肥肉。如果你做到了,我就赦免你的死罪;你做不到,那就把你处死。”

这个大臣心里想,这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如果用美好的饮食来喂它,一定会有肥肉;我如果给它吃得少,它就连瘦肉都没有。那怎么办呢?怎么保持精壮的肉而没有肥脂呢?他就忧愁苦恼了。

这个大臣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儿,她就说:“父亲,你最近怎么闷闷不乐呢?”他父亲就把这件事如是地告诉女儿。这女儿说:“我有方法。我们把这只羊用绳子绑起来,绑在一棵树上,每天给它丰盛的饮食吃。在这只羊前面,绑一只狼,每天让这只羊看到。”那只狼看到羊的时候,就准备扑过去。这只羊它是每一天吃美好的食物,但前面总有一只狼盯着牠看,果然是养成了精壮的肉而没有肥脂。

佛陀讲这个故事在比喻什么呢?修行跟养羊是一个道理。你一方面要有一种功德的想象,来激发自己美好的愿景,但是你也要有点危机意识,偶尔也要带一点恐怖的境界来吓吓你自己,说你今生不往生,来生你就完了,你要到地狱去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到饿鬼道受饥饿口渴的痛苦,到畜生道整天被人家打杀的痛苦。我们不能够完全给自己吃糖果,老是用美好的东西来激发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