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的六度都有智慧的影子在里面。佛陀要你修布施,他会告诉你:观察为什么要布施,你要先修意乐。六度很重要的就是每一度都有菩提心跟空正见。两大马车:一个智慧,一个愿力,这两个在引导你。有引导性的六度叫作波罗蜜,没有引导性的,你就完全跟着感觉走,你现在的心情想布施就去布施,想持戒就持戒,这个叫善业,就差在这里。
我们佛教是这样子讲,说“诸法因缘生”,有因缘才有结果,所以你的过程就很重要。同样一句佛号你用什么心态来念,就影响到这个佛号所达到的力量。你只是遇到痛苦再求助于佛号,你没有一个完整的目标,没有一种往生成佛的规划,你完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到什么就念什么,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就是一个糖果。
如果这个佛号是透过你智慧的观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一个强大的愿望加持在这个佛号上,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过程很重要!这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如果你拿沙去煮,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叫作热沙,你不可能把沙变成饭,不可能!因为你因地是沙。
你念十万声佛号,你的心理素质不对,不对就是不对,你不可能把十万声佛号转成一个真实的佛号,不可能。沙,你用一整山的沙,它还是沙,你不能改变它的本质,它不可能达到超越生死的那种度的力量,它没有波罗蜜的力量。
你一天只念一千声佛号,但是你每一句佛号都有强大的愿力跟智慧的调伏跟引导,你这个佛号叫作饭,米就可以煮成饭。所以你那个因地的心很重要,因地心影响到你果地觉,过程影响到你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修智慧。
所以这个六度,整个五乘的法门我们即将讲完,你要慢慢体会。其实人天乘跟菩萨乘是很接近的;二乘的法门相对的比较不一样,因为二乘人他是完全出离的,他恶法也不要、善法也不要,他什么都不要了,断灭的。因为他对痛苦感受太强,他完全都不要。
那么人天乘他积极地投入慈善事业,菩萨也投入慈善事业,你就要体会为什么这两个人同样去做义工,最后结果呢,这个善业只是把他载到天上去,而另外一个人这个善业可以把他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你要体会的。同样一个法门的操作,因为你们两个心态准备不一样,你们两个人的车不一样,你的心理素质不够,你心中的车是人天乘的车,这个善法把你带到天上,它上不去了,它没有能量,它的动力只能带你到这个地方就没了。
你能够把菩萨的空假中三观学会,你的能量是直通。到临终——是人临命终时,你的一切诸根败坏的时候,你那个佛号能够超越生死,直接通到弥陀的本愿。所以,“五度无慧如无眼,无导不能证菩提”。
所以,说实在的,修行到最后,你慢慢年纪大了就会觉得,修行完全是拼你的心理素质。不是像初学者见面说:欸,你一天拜几拜?念多少声佛号?初学者都是这样问的,问你的功课,对不对?老参没有问你功课,都是拼心理素质。因为功课大家做得差不多,看谁心理素质高,问你做什么功课有什么意义呢?它是枝末法门。
真正的老参在一起,都没有问你做几堂功课,他看你的内心是怎么样,你的心到底是停留在什么水平,你心中是怎么想的——道一句就知道你的修学程度了。所以禅宗只要道一句,就知道你这个人档次到什么程度,其他都不用问了。你讲话的内涵是这种水平的,你的生命就是这种层次。你拜一百拜佛号,那个佛号完全跟这个道相应。所以初学者重数量,老参重质量,重你的档次了,看你的心理素质,就这么回事而已。所以,我们慢慢年纪大了,就不能靠体力来修学。诸位!靠体力修学的时间过去了,你要靠智慧修学,看你怎么引导你的内心。
我们马上讲到一佛乘。讲到一佛乘的时候,我们就要讲真话。一佛乘意思就是说,“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到一佛乘的时候我们会知道法门没有高下,什么这个是人天乘,这个是二乘,这个是菩萨乘,都是方便说。你的心态够,小小的扫地都足够让你成佛。到一佛乘的时候,已经不谈法门,谈你的心理素质,心力带动法力。
这个部分下一堂课是研讨,再下一堂课会讲到佛陀开权显实。佛陀刚开始会说:法门是有高下的,这个是人天乘,这个是二乘,这个是菩萨乘。由法门来定高下,这些都是方便说。到法华会上的时候完全推翻,以心理素质定高下。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讲到一佛乘。就是说,我们菩萨乘跟人天乘最大的差别就是,菩萨乘的智慧水平更广大。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下一堂课我们是课程研讨。欢迎大家把问题先集中起来,但是现场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不回答了。你一定要事先把问题交给我。我们也希望你在研讨的时候,把课本带过来,有些可能会运用到课本。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