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开讲义第九十八页。
当我们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不管你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法门,总而言之你的操作,你在生命当中,要把两种力量在你的身口意中表现出来:一个是来自于内在心灵的力量;一个是外在法门的力量。这两个力量要同时现前。
我们修行当中,很忌讳一种单向的修学。什么叫单向呢?有些人他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他生命当中只有一种法门的力量在运转,但是他心力薄弱,他走不出过去的业力跟妄想,这个就不好,单向修学,很难进步。第二种,只有理观没有事修。他道理学得很清楚,但是他不去拜忏,不去拜佛念佛,只有心灵的力量也不好。所以我们应该让心灵的力量从过去的妄想执著中走出来,善调其心,让心力从过去的包袱中走出来,这是第一个。不要把自己的心力弄得这样沉重,你可以走出过去,你有选择的。释不释放业力它说了算,接不接受我说了算。
我们在修行当中,把自己的心力表现出来以后,你一定要依止法力。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不要高估了自己。禅宗很多人容易执理废事,只有理观没有事修,我们要在三宝面前至诚地皈依。
一个正常的修学,你必须要心力、法力同时具足,心力带动法力,法力加持心力,缺一不可。如果你在生命当中,心力、法力、理观、事修都具足了,我恭喜你,你上路了!如果你只是单方向的力量,只有心力或者只有法力,你还没上路,你只是跟三宝结缘。
所以在六度当中,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都是法门的操作。其实智慧的理观,它本身不能讲是一种法门,它是一种心力,调整自己的心灵力量。前五度是事修,第六度是理观。
我们把这个问答解释一下。
问: : 以上六度法门其相互关系云何? ?
答: : 如《成唯识论》云: : 前前引生后后,后后持净前前。
那么六度法门,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有,两个关系:
第一个,「前前引生后后」。从引生的角度,它前面引生后面。比方说,你经常布施,你就很容易去持戒;你经常持戒,你这个人相对也容易控制你的情绪,就容易忍辱。所以它前面的法在操作过程当中,除了创造它自己这个法的功德以外,它容易引导你去修第二个法,它会为第二个法的修学创造一个有利的力量出来。这是第一个,它有引生的作用。
第二个,它有持净的作用,「后后持净前前」。比方说,你本来布施不太圆满,但是你一持戒以后,会加强你的布施的力量,会让它做得更好;比方说,你持戒持得不是很圆满,你只要忍辱修得好,忍辱会加持你的持戒更圆满。所以后后会使令前前更加地功德圆满。
所以它们的确前后是有关系的,有引生的关系,有加持、持净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这是做一个总结了。
戊三、结叹六度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事修,事修来帮助理观,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云: :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 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捨悭 悋 、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 ; 二者,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资粮; ; 三者,于此正修行时,于现法中,能自摄受饶益一切有情; ; 四者,于此正修行时 ,于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熟。」
当我们理观、事修两个一起用的时候,有四种殊胜的威德:
第一个,在修习六度的过程当中,调伏六种烦恼。比方说布施,有些人布施是没有修理观的,他纯粹为了修福报。这样子你的布施过程当中,没有理观,没有这空假中三观,你就不会调伏悭贪。也就是说,你执著钱财,你布施以后,你照样执著钱财。那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就是在你那个颠倒妄想当中,多了一点善业,如此而已。所以你这个布施不能构成波罗蜜,因为它没有让你进步。只要你心灵的水平没有进步的,都不能构成波罗蜜。
你也只是创造善业,你哪有进步呢?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完全一样。所以,既然是波罗蜜多,它必须要有一个调伏力。你每一个布施的过程,要告诉自己为什么要布施,它有一个道理来调伏自己的烦恼,调伏自己的悭贪。这是所谓的调伏悭贪。那以后的情况也都是一样,布施调伏悭贪,乃至于智慧调伏邪见,「见趣所治」。这第一个,他能够在理观事修的相互运作当中调伏烦恼。
第二个,在六波罗蜜多正修的时候,「能为无上正等菩提成就真实资粮」,它有引导力。每一个布施,每一个持戒,乃至于每一个智慧,会增长你的菩提心。因为你都是把道理讲清楚了才去做的,所以在六度过程当中,你等于是借事修心。布施不在多,重点在你那个心地法门怎么操作,你怎么把它引导到趋向净土,趋向菩提。这个就是引导力,产生一种菩提的善根。
第三个,在这个修行当中,于现法中就能够成就自调跟调他的功德,成就自利利他,两种的功德都具足。
第四个,在来世成就「广大无尽的可爱诸果异熟」,成就广大的福报力,成就大国王跟大富长者。因为你在理观当中不碍事修,「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所以我们透过一种正确的修行,同样的事情,你操作失当就是创造善业;你正确地操作你的心地法门,就是成就波罗蜜。就差在这里。就是说,生命真的是有道路,你是走在人天的道路,还是走在二乘的道路,还是走上趋向于净土、趋向于大乘的道路,你的内心世界会告诉你。你走在什么道路,跟你外面的法门没有关系。
法门不能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