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44章 第38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第38集《佛法修学概要》(6 / 7)

体力,而且也没那个必要。

好,这个地方有不有问题?这个一佛乘的操作很重要,它等于是做个总结。还有五分钟,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因为我们以后没有时间再回答这个问题了。而这个一佛乘太重要,你怎么融会贯通,你站在权实不二的角度,佛陀所说的话都有意义,关键是你有没有需要。

当然我们要把目标先设定出来,你要先有目标,你才知道要达到这个目标你还缺乏什么,先安住跟引导这个很重要。然后这个过程就是调伏,要先调伏业力,还是调伏爱取,还是调伏那种得少为足的概念,那你就要找相应的药来调配。因为在末法时代,你遇不到明眼的、有神通力的善知识了。

所以,怎么在你的心中创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五乘法门,这就是你的功课了。身为一个法师,我只能把所有的法展现给你看,至于怎么取捨,就看你自己了。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不能变的,安住真如这是不能变的,这个地方影响重大。这影响到临终业力干扰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不随业转。

我再讲一次,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业力忏乾净,不可能!你不要奢望我们造了无始劫的业,在短短的十年把业力处理乾净,你只能够把它忏成不增长业。所以还是会有些微的业力要活动,这就靠你的止观来化解了。我们忏悔是把粗重的业给忏下来,但是微细的业的干扰,你自己要去吸收化解,这就是止观的问题了。

就是你是不是能如法地安住空性,临终业力的风暴在刺激你的时候,你能够不随那个相状,做你该做的事情。因为业力会创造一个相状来干扰你,你是不是能够成功地走出妄想,面对弥陀的光明,这个就跟你平常的安住空性有关系了。

【学员提问】法师慈悲,今天晚上所讲的一佛乘,这个观点确实是非常重要。可是作为我们净土的修行人,我想请问一下,这个一佛乘「称性起修,全修在性」的观点如何跟持名念佛暗合道妙,怎么样把它融通在一起?谢谢法师!

【师父开示】好,这个问题其实我有规划,我本来要把它放在最后一次研讨课,就是五乘法门跟念佛的结合。那现在先讲一点消息给你们知道,但是正餐会在最后一次,因为最后一次的研讨课就是专门来谈这个圣道门跟念佛门的结合。

当然往生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往生的条件当然就是临终的时候要正念分明,你要能够信愿具足。所以你必须要把所有的障碍都破除掉。在五乘当中,这个安住空性就很重要,因为你才不随妄转。

我们平常业力不见得会显现,但临终的时候,过去现在的业要跟你算总帐,你的内心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你会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妄想,佛陀才会现前的。

临终佛陀不是马上就现前,不是这样。要有一段时间你自己在打妄想,你要自己撑得住一段时间,要不随妄转。因为你一妄转的时候,佛就没办法现前。所以你要有办法把佛陀感应出来,后半段就 OK 了。

那么我们在临终烦恼现前、业力现前的时候,「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就是关键!第一个先过业力关,第二个过妄想关,这两关都要过去,你才有办法处理生死关,对不对?

那么,面对业力的风暴跟妄想干扰的时候,这个五乘法门就很重要了——怎么样调伏引导?当然每一个人的根机不同,你所现的因缘会不一样,这个问题很大,我们等到最后一堂课来谈一谈。我们明天会把课整个上完,最后一堂课,等下礼拜六,我们会好好来谈一谈,怎么把五乘法门跟念佛巧妙地结合,就是你说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想要问一下,就是说安住力修空观,如果空观修得不太好,那引导力跟调伏力如何修?

【师父开示】那你空观安住得不好,你就要靠调伏跟引导来吸收,你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调伏跟引导。因为你安住得不好,剩下的落差你就要来吸收了。你安住得好,你障碍相对少,你的心不容易动,你就会做得轻鬆一点,你的调伏跟引导就不要下那么重的药。

但是如果安住不好,你就要付出代价,就要用加倍的时间去调伏跟引导。因为你不能成功地从过去业力烦恼中走出来,你就只好面对它了,这个没得说了。

【学员提问】还有一个问题,一般这个过程修到什么程度才好?

【师父开示】这个过去的善根不同,我们不讲果证,好不好?我们只讲方法。因为果证每一个人都是特例。我们没有一个人有相同的过去,所以我不能开一个时间表出来,不可以。

有些人他刚学佛就上路了,你怎么说呢?他有一个善根的过去,所以我们不谈结果。佛法避谈结果,你具足这个条件,你就有这个结果出来。至于什么时候出来跟你过去的善根有关系,因为果证全部是个人化的,没有一个人相同。

但是诸法因缘生,你掌握它的因地,一定会有果证。你只要上路了,一定会达到目标,你的精进跟懈怠只是快慢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谈时间表。有些人说你念佛三年,就一定会念佛三昧。那如果没有呢?你不是给他重大的挫折是什么!时间表不要随便开,因为修行每一个人都是个别性的。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有相同的过去,所以我们今生没有相同的时间表。

我建议你,只问耕耘少谈果证。你只要方法正确,操作正确,你自然上路。时间到了就水到渠成,不要太重视结果。重视你的因地,看你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上路了,这个比较重要。

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下一堂课会把整个课程全部上完。下一次的研讨我们着重讲圣道五乘的教理行果如何跟净土的持名完整地结合,我们从一个净土宗的角度,怎么去面对五乘,怎么来取我们需要的东西。

好,我们上到这个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