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走——成佛。
也就是说,有些人是可以一步到位的。有些人成佛,他必须要阶段性地完成。这就是佛陀所谓的「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佛陀别无选择,因为众生有这个需要。也就是说,等到众生因缘成熟的时候,佛陀只好开权显实了。
这个五乘的法门,其实它的教法从目标来说,它的教理是一个,它的修行也是一个,最后的结果也是一个,都是成佛。这个说明「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不管你今天先到人天去,到二乘去,乃至于你到权教菩萨去,其实都是暂时的。你只要接受佛法,总有一天那个法门的力量会启动最后一条系统,就是让你成就佛道,没有人可以例外。这个就是开权显实的道理。
丁三、权实不二
就是权实之间怎么来做一个调配,权法跟实法之间的运用。我们把它念一遍。
总上应知,大圣立教,为应众生差别之根机, 宣说五乘解脱法门,其究竟目的,皆是假借种种善巧方便,以开显众生本具、生佛同体之自性清净心,使令众生得于现前一念无明妄想中破迷开悟,进而依此五乘法门得逐渐舍去妄想执著,恢复吾人本来面目,成就诸佛无量无边之功德庄严!
现在我们把权实做个总结,等于是把五乘法门做一个总结,我们怎么去操作五乘?
首先你要安住真实。你在调伏的过程,在引导的过程,你可以有各种方便,都没有关系。但是你安住的这个真理是不能有差错的。你安住在业力,安住在业果,你就完了。这个道理——你所安住的道理很重要!这个是真实的,你不能安住在业果,不能安住在空性,你要安住在真如法性——就是带有一切善法的空性。
小乘的空是不容受一切法,是偏空的,真如的法性——它是大乘的空性,它是可以有假观的相状活动的,它是容受一切法。因为它说你本来没有,它没有说你现在没有,所以它本来没有不影响你现在的有。你现在的调伏,用假相来调伏,没关系,它是告诉你本来清净,所以安住不能有差错。安住真如——安住力是不能有差错的。
调伏跟引导,那就是个人善巧方便了。少林寺、武当派,契机就是妙法,治病就是良药。你有这个病,你就必须去吃。你业障深重,你就乖乖地忏悔,五乘法门这个业力的法门,对你就是良药;你情感深重,四谛十二因缘,思惟苦谛、调伏爱取对你就是良药;你这个人胸量狭小,思惟佛的功德、思惟净土的庄严、大乘的功德庄严,对你就是良药。所以安住力这个真理不能安住错误,调伏跟引导就没有标准答案。
丁四、结示法要
我们来看看一佛乘的总结。
首先我们要先称性起修。这个「称」就是安住的意思,你要安住在你清净的本性来起修。诸位!你要修行,一定要安住真如,你才能够把心灵的力量释放出来。说实在,我们有一个不圆满的过去,从佛法的因缘观,我们过去造的恶业比较多,造的善比较少。所以我们留下的问题是很複杂的。佛陀建议我们先把过去放下,你不能站在过去的角度来修行,这样你就没办法修行。因为光是应对那些业力给你的干扰,你就受不了了。所以称性就是说,安住是很重要的。你首先要在心中打造一个坚固的家。因为在森林当中,有很多老虎、狮子、毒蛇,你要先把你的心保护起来。我们的心如此的脆弱,受不了业力给我们的刺激。
你要把你过去的相状,不管是好的坏的,通通放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先把生命归零,把心带回家。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让你的心灵力量从过去的业力里面解脱出来,走出过去。这一点你没有做好,你就很难修行了。你光是应付过去的那些业力给你的相状对你的刺激,你的心就起起伏伏了,你就很难修行,你根本就没有上路。所以称性起修就是安住真如,然后你才有资格起修行。这是第一个,安住真如,这是很重要的,这是真实法。
第二个,方便法,全修在性。安住以后我们怎么去调伏,怎么去引导,那这个就没有标准答案,方便门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契机是妙法,你要了解你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法。如果你觉得你有很多如梦如幻的、太重的业力老是障碍你,我建议你先修忏。修完忏以后,你会觉得身心很清鬆,内心的明了性越发明显,闇钝性也会消失掉。你对世间的感情还很重,你就开始要思惟苦谛、调伏爱取;思惟苦谛太沉闷了,你就要想想极乐世界的功德来调伏跟引导你。
那么权法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巧妙地应用在你,这个就强调法力不可思议了。以心力来安住,以法力来做调伏跟引导。所以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实法很重要,权法也很重要。
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他讲出两种妙:实法妙,权法妙。不要以为佛陀的这种方便就不重要,对你来说会让你进步,这个就是妙。佛陀讲的每一句话都有意义。所以你能够一心而产生万行,万行会归到一心,就是你发菩提心,安住大乘的空性,随修一法都是成佛的资粮,都是往生的资粮。
所以整个称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你要先建立心灵的力量。心灵为什么有力量呢?就是安住空性不随妄转。不要再执著那个相状了,那个相状已经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把相状都丢开,把生命的背包先放下,先离相清净,然后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从本来无一物的角度重新面对你的生命,这个就是心力不可思议。然后开始调伏对治,法力不可思议。前面所修的法,你要觉得对你有用你就拿来用,借相修心,调伏对治,善加引导。
所以前面的五乘法门要怎么取捨,就是这个概念而已——称性起修,全修在性。安住力用真实法,调伏跟引导用方便法。这个观念很重要!你这个实法跟权法之间的运用不知道,五乘你就不知道怎么操作了。你不可能全部都去修,你也没有那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