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得,你讲这个就是戏论妄想。所以说我们刚开始,就老老实实地把祖师的偈颂背下来。
当然你要先学习,这个偈颂是怎么的思考模式。然后你就顺着文字下去思考,依教起观,文以载道。慢慢慢慢你每次观,观久了以后那个道,那个文字里面的相就会释放道理出来。然后那个文字相,你第一次读,喔!“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可能没有感觉,但是你不要放弃,不断地思惟,慢慢慢慢你会发觉这个文字相它会释放一种光明,欸!你就有点味道,喔,这句话有意思,有意思!从文字般若转成观照般若,它会在你心中会慢慢出现光明。
佛法的文字跟世间的文字不一样。所以你修理观,就是先把祖师的话背下来,来做你内心的引导。等到你融会贯通了,熟悉了,你可能就不需要祖师引导。但是你初学者,最好乖一点。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譬如说开车、做饭这种时候,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是提起佛号比较好,还是观照比较好?
【师父提示】你开车的时候观照,你就发生车祸了。你观照,你有本事一方面思考,一方面开车?危险!是不是?所以你如果是不用去思考的,你可以念念佛,但是你一般观照的时候,最好是在佛堂,没有旁骛的时候。
你不能一心两用,你一心一用都不见得做得好,对不对?因为你对理观,可能是很生疏的。因为我们喜欢执着,喜欢攀缘,所以理观这一块对我们是比较生疏的,这就是爲什麽我们一直在轮回当中。所以你在开车或者要跟人家讲话的时候,你顶多也只有提佛号,听听佛号的音声没有坏处。但是你修理观,一开始要万缘放下。你试试看,万缘放下,你都不见得做得很好,何况是开车呢?
所以初学者要万缘放下,你一天要抽出一点时间,如果你不会修理观,你就老老实实地听经也可以。因为你听经,一个好的善知识,他讲经的过程,会引导你的心。你就顺着他的思考模式走,他会施设很多的名言,可能也会讲一些故事,增加趣味。总而言之他会有办法引导你,他的布局会把你带到那个意境去。如果你不会修理观,你就先听经,就这样子。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是想问,刚刚师父说,我们要将人生之中的经验,好的、不好的相状都要放下,那我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的经验,很多时候都是从日常生活之中累积下来的,比如说有人曾经给蛇咬过,他下次看到蛇的时候,自然就会起害怕,有这个心理。
【师父】因为他害怕心中的蛇的影像,他蛇的影像没有放下,所以他不是害怕外面的蛇,他害怕的其实是心中的影像。这个唯识学,我们会详细说明。
所以为什么你要慢慢地在静中修。每一次修空观的时候,你对相状就会慢慢松脱,你可能看不出来,但你会觉得你的心慢慢淡薄,你的心会慢慢平等,你以前对于好坏的反应会很强烈,你会慢慢淡薄,会知道这个是对还是错,但是你的反应会比较越来越少。就是你的心对那个相状、那个执取,那个 catch 慢慢调伏了。相状还是有,对错你也知道,但是你会慢慢地淡薄。你那个执取的心会慢慢地调伏下来。你修空观久了,你会觉得。
【学员提问】师父!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当我们念佛的时候,你的心理建设已经好了,然后都摄六根来念佛,你专注在一个境界,就是听自己的佛号的声音来念,可是这个时间因为我们的专注力很有限,可能是一分钟、两分钟、几分钟,然后又跑去想其他东西,那一堂功课之中就是真妄交攻。
【师父答疑】妄想有两种,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讲。我先事先讲一下。不是所有的妄想都要提理观,也不见得要小题大作。有些妄想,你直接提佛号,它就消失掉了,尤其是表层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来势汹汹,你提佛号以后把它压下去,它又出现,一次比一次猛烈,那正是你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时候了,你的理观就要对治了,你就要面对它了。
你念佛的时候,妄想一定会起来,它不会放过你,因为你跟它太熟悉了。你现在不管它,它就来管你了。所以你如果妄想起来的时候,你第一个先不要对治,继续念佛。正常情况如果是表层妄想,它会自己消失掉。像日常生活那些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它只要是没有根的,没有执取的妄想,它自己就会消失掉。
但如果说,这个妄想它消失掉以后再来,你又念佛又把它调下去,又再来,来了第三次,你就知道这个问题严重了,它不是一般的妄想,它是带有爱取的坚固的妄想,这就是你启动理观的时候。你就先把佛号停下,你就知道真正的敌人来了。这个待会儿我们再说明,到底什么时候是继续念佛,什么时候要启动理观,这一块我们下一个主题,下一个题目再讲。我们先谈一谈理观跟事修为什么要结合这个问题,因为加强你心灵的力量。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讲到说,鼓励念佛的学人,就是一天三万、五万、八万、〸万,那是不是蕅益大师是赞成每天要多念多少声佛号来调伏?
【师父答疑】你看蕅益大师,你也不能老是抓他一句话,他也讲过,你信愿具足,一句佛号也能往生,对不对?那身为一个鼓励的话,当然你念越多越好,但你要注意你的时间,你一天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你就把这个小时好好念,大方向重在质量。
大方向就是弘一大师说的“宁可少,不可草”!你有多少时间,你就念多少句佛号。你只有一个小时你硬要念三万声,你不是佛号念得很糟糕吗?对不对?你要念得清清楚楚,那心态的准备是比较重要。因为这个往生与否,是在心态的准备,在信愿之有无。心态的准备就是你临终正念的一个准备。那至于佛号当然多多益善,但是要注意质量,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