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47章 《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六)(4 / 6)

业力显现相状,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一个生灭相。但是为什么这个生灭相你接触以后,在你心中变成挥之不去呢?就是你有爱取。你的心里面有一种取着的毛病,一种盲点,就是攀缘心。空观的智慧就是在调伏你的攀缘心,不是在消灭相状。你的病治好了,相状自然脱落。因为你的内心生病了,关键在这里。空观是在疗治你心中的攀缘心。

我希望我们大家慢慢知道,当你放下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就是说,你要试着放得下,你越放得下,你的生命会更开阔。我们现在的思考模式是错误的,我们以为要追求才有安全感,其实错!你自性本来就很多功德,之所以没办法显现,是因为你追求太多,而不是你放下太多。你如果愿意把相状慢慢地放下,你就能发觉生命更开阔,阿弥陀佛的光明对你的照射更强烈。

所以大乘的一心三观里面,空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先离相,不是叫你把相状拿掉,它本来就没有,你不要拿掉,你只要放下,它就消失了。所以空观是让你放下心中的相状,回到清净的本性。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开始做生命的调伏跟引导。

放下以后,我们还有一些等流习气,所以净土宗它还要观两个:一个观众生法界;一个是观佛法界,佛法界主要是弥陀的法界。观娑婆世界轮回的痛苦而厌离,观净土的功德庄严而欣求。调伏爱取,最后欣求净土,这是假观。

所以整个理观,就是在调整心态。你心态调整好了,一句佛号再提起来,就是一句佛号信愿具足无量光、无量寿。佛陀的话真实不虚,只要你方法操作正确,一句佛号真的是无量光、无量寿。

理观为什么对净土宗这么重要呢?当然你念佛你只是想要求平安,那就另当别论了。你如果是求往生、了生死的话,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这一块,要具足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三个条件。

第一个,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两个就是理观。你要能够不贪恋、不颠倒,你的心态要调整成临终的时候能提起佛号,你的心态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个心态要同时现前。

第二个,正念分明。这个正念分明就是提起佛号,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理观它的目的就是先把你的心态调整好。

净土宗,整个往生应该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大乘的善根;一个是净土的善根,两个都有需要。大乘的善根用来建立一种心灵的力量——心力不可思议,从你心中的妄想执着中把它释放出来;第二个净土的善根,把佛陀的力量导归到你的生命当中,一心归命。所以心力跟佛力的结合,就是你往生的时候了。

所以理观跟净土宗念佛的事修,一个强调心力不可思议,一个强调佛力不可思议。就是蕅益大师说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就是为什么要修理观?因为加强你心灵的力量。

临命终的时候,你如果是心有千千结,这个佛号对你帮助不大。不是佛陀没有准备好,是你没有准备好。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当月亮准备好的时候,你的水也必须要准备好,这个东西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准备。

我讲实在话,阿弥陀佛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佛陀能够做的已经做到极限了,阿弥陀佛把他整个四〸八愿的功德都灌在一句佛号里面,身为佛陀他已经做了他最大的努力了,这个佛号该有的东西都准备了。但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问题在这儿!你准备好了没有?

感应道交,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责任都推给佛陀,说“我不往生,阿弥陀佛你没有慈悲心。”不能这样讲。是你没办法跟他感应,你没有准备好。所以理观就是我们要做一些准备,成就心灵的力量;你对弥陀的一心归命是创造佛陀的力量,这个就是感应道交。

我这个问题先回答到这里。理观跟事修的配合,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的问题是我们初学的时候,怎么分清我是在理观,还是在打妄想?

【师父答疑】好。理观它是对道理的观察。道理的观察它是有条件的,要依教起观。我们必须要把佛陀的言教加以学习,你不能够自己开创一个修行的道路。

我讲实在话,修行是有道路的,刚开始你最好遵守道路。如果你是初学者的话,你乖乖地把佛陀的文字背下来,理解清楚。理观的时候——“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你刚开始不要自作主张,自己创造一个文字,你最好不要。

我说实在话,初学者你没有资格写偈颂。很多初学者写了偈颂说:“师父!你看这是我的心得。”我丢到垃圾筒里面去。你一个初学者你写什么偈颂,对不对?祖师的偈颂多了去,你就把它背下来就好了。你写的偈颂会比祖师好吗?

老实一点!“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的祖师已经开了很多的道路。如果你跟蕅益大师有缘,你就背他的偈颂;你跟印光大师有缘,他有很多的开示法语,你把那个法语基本的文字背下来,他那个法语一定会形成一条道路的,它会引导你的。这条道路,你顺着他的文字去思考,它就会把你带到空性去;你顺着他的文字去思考,它会把你带到假观的调伏跟引导去。你都不要去费心,不要自作主张,人不要自作聪明,你把祖师已经安排好的道路拿过来,你就依教起观。为什么叫天台教观纲宗?依教起观嘛。你要先学习教法,要不然你怎么观呢?

所以你只要是根据祖师的教法,这叫“观”,你自己创造一套叫“打妄想”,简单讲就是这么回事。因为你没有人印证,你说:我想我打坐以后——“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是不是?那你要开悟,你真的有心得,讲出个偈颂,也可以;但你要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