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及别明中的业果思想;下一次主要研讨三法印和实相印(比较深、比较难)。
正见篇:一、前言 二、总标 三、别明 四、结示
一、前言
1、开始要返妄归真时,你要先启开心中的光明,就是正知见。【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2、研究教理,才能:获得心中的宝藏;闪过心中的地雷。——达到临终的正念。
佛陀提出三种对生命解脱的方法——业果思想、空性思想、真如思想。
二、总标:
1、佛法(正因缘论)
(1)业果思想——有相业果——因果律——忏罪集资——安乐道;
(2)空性思想——无相涅槃——三法印——无常无我——解脱道;
(3)真如思想——中道实相——实相印——空有无碍——菩提道。
2、外道
(1)邪因缘论——天神主宰——心外求法;
(2)无因缘论——死如灯灭——断灭之见。
三、别明:(一)业果思想 (二)空性思想 (三)真如思想
(一)业果思想:分三部分探讨
第一部分研讨:业果思想为何重要?
从两方面谈:一、现实层面;二、修行层面。
一、现实层面
1、约因言:
不信多,信者希——不信轮回,只信眼见。局限人类知识,执持邪见断见;
浅信多,深信少——口头相信,行为肆意;心存侥幸,不畏因果。
2、约果言:增上果(共业)
杀
盗——为与取者,谓众果甚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宝,多无雨泽,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婬
妄
二、修行层面
安乐道(下士道)——生起皈依的前提。
解脱道(中士道)——生起出离心的关键。
菩提道(上士道)——生起菩提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研讨:建立怎样的业果思想?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业果不失(恒转故)——假使百千动,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一、业之定义:造作义,感后有。
《俱舍论》云:造作名业——身口意造作;
《成唯识论》云:能感后有诸业为业。
二、业力形成:
1、生起(初期影像)——熏八识万种——刹那灭果俱有——形成种子;
2、保存(恒转相续)——摄藏于整赖耶——恒随转性决定待众缘——种子潜伏——改变之时机
3、成熟(最终影像)——招感轮回果——引自果——显现果报:
(1)随业往生——善业善趣,恶业恶趣;
(2)随念往生——念力引导,正念现前。
三、阿赖耶识——摄持业种变现果报(因果同时)——非断非常
1、恒(遮断)
一类相续,常无间断;
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相续而不断变化。
2、转(非常)
念念生灭,前后变异;
因灭果生,非常一故;
可谓转识熏成种故。
——熏习而转生新种。
四、小结:了解第八识,就了解整个生命的相貌,就知道怎么改变了。
第二个要点:业果决定(性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一、决定理,无错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约因:
善业→善报——★善有善报;
恶业→恶报——★恶有恶报。
2、约果:
诸苦→恶业——★《宝论》:诸苦从不善;
安乐→善业——★《宝论》:从善诸善趣。
3、故:
非不顺因生:非无因生、非自性生、非自在天生;
苦乐差别,善恶变现,无少紊乱,各别而生。
二、性决定,不相抵
1、谓性决定,非业决定
(1)恶业不能忏成善业,只能沉淀;
(2)非宿命论固定不变,忏亦无用;
(3)?吃素,身体不好
2、不相抵——善业恶业,互不抵消——桥归桥,路归路。
三、通三世,隔代报
两重三世,非限今生;
?恶人不见恶报,好人反短命。
四、小结:业果决定,正见基础,善法根本。
第三个要点:业的增长广大(报转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增长广大可以从业果种类、还有就是业果轻重来看一看 ,业果种类又可以分成业的种类和果报种类。
第一、业果种类:一、业之种类;二、果报种类。
一、业之种类(心念决定)
1、约业性质
(1)善业——谓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业;
(2)恶业——谓贪瞋痴为因缘业;
(3)无记业
2、依业强弱(增长与否)
(1)增长业——能够令业种子增长者(足以扭转你来生生命的势力)
——心识明了,深生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