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佛果。他的余报就是人天敬重、染欲微劣、堪修圣道,所以持不邪淫戒,它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六)特别提示——犯淫障道、莫伤善根、及早忏悔。
所以我们看第六小点要特别提示——犯淫障道。那么淫戒,师父说过淫戒的问题在哪里呢?尤其是求生净土要注意了,它是障碍出离的,你的出离的善根被破坏掉了,变成魔道。
第二要注意的莫伤善根,杀盗淫妄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无惭无愧最麻烦。这个火一直烧,烧到已经不是业力,它怎么样?破坏善根,这个就糟糕了。所以不能伤害善根。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无惭无愧,或者一直无惭无愧的。
那么我们更需要学戒,我们必须要及早的忏悔,那么学戒的好处就在于你发现有问题了,就赶紧处理。它本来,比方说你犯戒是个表层的,皮外伤一个外伤而已,仅是侵损到业力,折损你的福报而已。但是如果你一直造一直造,造到最后,你菩提的善根里那个出离心破坏了,变成贪恋娑婆了,这个选择就很难去算了,他已经伤到你的骨头了,伤到根了。所以这个我们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个是我们讲的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
(一)解释名义:
1、心口相违,言不稳实,欺诳他人,名为妄语。
2、意乐、加行、究竟。
3、佛陀在制戒时,偏重在欺诳心。
下面讲第四条戒,就是不妄语戒。那么什么叫不妄语呢?我们看表:心口相违,言不稳实,欺诳他人,名为妄语,所以佛在制这条戒的时候,偏重在欺诳心,就是你以欺骗的心,骗人的心,而心口相违,言不稳实,这个叫妄语。
妄语里面又分两种,一种叫大妄语,一种是小妄语。
(二)大妄语——若未证四果,妄言已证;未得四禅,妄言已得;未悟道,妄言已悟;及妄言天来、龙来、鬼神来等,过人之法,虚而不实,诳惑世人,名大妄语。
大妄语的罪过是非常大的,我们先看什么叫大妄语。大妄语里面它里面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妄谈个人果证。比方说他没有证得四果,妄言已经证了,没有达到四禅,妄言已经得了,没有悟到,妄言已经悟了,所以这个都是妄谈个人果证。
还有一种就是宣传感应神通,妄言天来、龙来、鬼神等来,讲一些过人之法,虚而不实,诳惑世人,所以这个都属于大妄语。
那么大妄语犯两条,一个是大妄语戒,第二是偷盗三宝功德。我们下面还会讲到大妄语的罪过。
(三)小妄语——1、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2、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3、两舌,离间两头,构起是非。4、恶口,骂詈咒咀,令他不堪。
那么还有一种就是小妄语,比方说它妄言,绮语、两舌,恶口,那么在小妄语里面,恶口我们是要特别的注意的,特别注意。
(四)具缘成犯
(五)犯戒轻重
那么犯罪轻重,我们看一下这里面也分两个,一种是大妄语,还有一个就是小妄语。那么大妄语它的上品不可悔罪,向人说证果,乃至罗刹来到我所,对方也知道他说的意思了,也理解他说意思了——上品不可悔罪。
那么假如是向天龙鬼神说证果的,他也理解了,或者向人说证果的而言不了了,人家没有听得懂。或者就是向聋哑不解义,人家是聋的哑的不解答是什么意思,那么这种也犯妄语,这个是中品可悔。
假如向不解的畜生说,或者自己心里想说,但是没有说的,那么这个是属于下品可悔罪。
所以大外语有三种,一种上品不可悔,一种是中品可悔,一种是下品可悔。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增上慢的,他呢稍微有点功夫了,但是他不知法相自以为自己证果了,他也没有这种欺骗的心,但他以为证果,那么这个是一种增上慢,这个不失戒体,但是像这种情况必须怎么样的?必须要请教师长,要决策是非,到底是不是证到了,而且要殷勤的悔过,舍弃那种有所得心,要精勤的真正**,那么这样才能免于堕落。所以这个属于增上慢,这个不属于那种大妄语,这个要注意区别的。
那么小妄语它没有那种上品罪,他只有中品可悔罪,还有下品可悔罪。所以中品可悔呢,它就是指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说这些话了前人也理解了,下品可悔就是语言说的不清楚,人家没有理解,这个属于下品可悔的。
(六)开缘情况
(七)持犯得失:
1、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被诽谤;二、为他所诳。
2、持不妄语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发言信重,二、言无误失。
(八)特别提示:
1、莫犯大妄语:
在妄语戒这个里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两点,一个就是不要犯大妄语,妄谈自己果证。妄谈感应神通,因为妄谈自己果证它会扰乱众生学佛的因缘。他本来众生跟那个法师有因缘,因为你妄说自己的果证,又没有果证,那么就会吸引了其他人到你这儿来,会误导众生。
第二你妄谈感应神通,那么就破坏众生缘起的正念,破坏众生内在的善根,他不重视自己内心的调伏,反而注重一些外向的感应神通。这个是跟真正的修学背道而驰的,所以会破坏众生缘起的正见。所以大妄语这个罪是非常重的。所以千万不要妄谈自己果证,妄谈感应神通,这个是学佛法最忌讳的修行中最忌讳的东西。
2、莫轻小妄语过
就是这个戏论呢障道,某种程度上它会增长罪业、破坏善根,它是点点滴滴的侵失。所以师父说菩萨要先求内心的善根圆满,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