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晌之子洪德,某日行至乡间,偶然遇见正在门前汲水的褒姒,
月色朦胧,朝阳初现之际,褒姒,她就如同一抹清淡却又耀眼的虹霓,独步于尘世之间。
褒姒,这位秀逸如画的女子,即使是粗糙的布料也无法减损她一分一毫的风华。那布衣看似寻常,质地却是柔软而坚韧,泛着淡淡的麦芽黄,如同大地孕育的生命之力,更显得她亲近自然,纯洁无瑕。
她那一双剪水秋瞳,犹如深潭静影,星光点点,流转间诉说着不尽的故事。蛾眉如黛,曲折有致,婉约动人。红唇似火,皓齿如贝,笑起来时,仿佛能点亮整片夜空。乌黑如瀑的长发随意披洒在肩头,增添了几分慵懒而迷人的气息。
即便是粗布蔽体,也难以遮挡她那宛若春柳的身姿,行走间摇曳生姿,每一个动作都流淌着浑然天成的韵律。那朴素的衣物紧贴着她纤细的腰肢,勾勒出如诗如画的曲线,反倒是这份返璞归真的装扮,越发突显出她那超凡脱俗、天然去雕饰的美丽。
洪德心中暗惊:“在这偏远之地,竟有如此绝色佳人!”他私下思量:“家父无辜被困镐京牢狱,至今未能脱身。若得此女子献于天子,或许能赎回父罪。”
洪德探查清楚褒姒身世后,归家告知母亲:“父亲因直言劝谏触怒龙颜,但并非罪不容恕。如今圣上沉迷美色,四处搜罗美女充实后宫。姒大家之女美貌非凡,若能不惜重金买下,或可换取父亲自由。”母亲听后坚决道:“若此举可行,钱财何足挂齿?你速速行动吧。”
洪德亲自登门拜访姒大,以三百匹布帛为代价,收养了褒姒。他为她沐浴更衣,用精美膳食滋养其身,赐予锦绣华裳,教以礼仪规矩,然后带着她踏上前往镐京的道路。洪德运用金银铺路,疏通虢公这一关节,请他代为转达:“臣褒晌深知罪孽深重,当死无疑。然其子洪德,念及亡父,特寻觅佳人褒姒,愿以此举赎父之罪,恳请陛下开恩饶恕!”
幽王接报,立刻宣褒姒上殿,观其歌舞毕,抬眸只见那女子姿态曼妙,世间罕见,顾盼之间,光彩照人。幽王内心欢喜不已,纵使四海之内不乏美人进贡,却无一人能及褒姒万一。于是,他秘而不宣,将褒姒安置于别宫,并下旨释放褒晌,恢复其官位爵禄。
当夜幕降临,紫禁城内灯火辉煌,映照得九重宫阙金碧辉煌,宛如天上瑶池降人间。在这座威严庄重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宫之中,周幽王与新纳的褒姒共度洞房花烛之夜,上演了一场足以流传千古的倾世鱼水之欢。这一幕,无需赘言,唯有暗香浮动,琴瑟和鸣,方能描绘其缠绵悱恻之情。
自那良宵之后,幽王与褒姒形影不离,情深意浓至极。无论是端坐之时,两人腿脚交错,相互依偎;抑或是站立之际,肩膀并立,亲密无间;举杯畅饮,则酒液交融,共享甘醇;进食之时,更是同享玉盘珍馐,碗勺互碰,情谊深厚。如此十日,幽王沉浸在新婚燕尔的甜蜜中,竟一度荒废朝政,连续十日未曾临朝视事。
群臣闻讯,纷纷聚于朝门之外,翘首企盼天子驾临,然而只见到朱红的宫门深锁,始终未能得见君颜。众臣无奈,只能面面相觑,个个面色凝重,心中满是忧虑与叹息,只得拂袖离去。此事发生于幽王四年,一时成为朝野热议的话题。
有诗为证:
采撷天下第一花,赋予国色姓褒姒;
布荆瞬换凤袍霞,一夜步入帝王榻。
风流天子纵恣意,沉醉佳人温柔乡;
岂知龙漦潜祸患,盛世之下滔天殃。
月隐星沉,琼台瑶池之中,幽王因褒拟之绝色而痴迷,三个月未曾踏入申后殿宇,此事瞬息间已传遍宫廷内外。一日,申后闻讯,心头愤懑犹如炽火,携一众宫娥径直奔赴琼台。只见幽王与褒拟并膝浅笑,全无起身迎驾之意,申后不禁勃然大怒,厉声道:“何处狐媚,竟敢在这宫闱之内惑乱君心!”
幽王神色紧张,忙将褒拟护于身后,温言辩解:“此乃寡人新纳之佳人,尚未定其位份,故未曾前往拜见王后,勿需动怒。”
申后一番痛斥,恨恨离去。褒拟轻启朱唇,询:“适才那位,可是何人?”
幽王淡然回应:“她乃当今王后,明日你当去拜谒。”
褒拟默然不应,翌日,依旧不曾前往正宫朝见申后。
再说申后宫中愁云密布,太子宜臼察觉母后哀郁,遂恭敬询问:“母后身为六宫之尊,为何心中不悦?”
申后长叹:“你父沉迷褒拟之美色,已然忘却宗法伦理。若此女日后得势,我母子恐无立足之地矣!”随后将褒拟傲慢之举以及幽王偏袒之事一一告诉太子,禁不住泪洒衣襟。
太子果断决然:“此事易办。明日初一,父皇必会临朝,母后可差遣宫人至琼台摘花,诱那女子露面,孩儿愿亲自动手教训于她,以此舒母后胸中积郁。即便父皇怪罪,罪责由我承担,与母后无关。”
申后忧虑:“吾儿切莫鲁莽,还需从长计议。”太子怀揣愤慨离宫,又是一夜辗转反侧。
次日清晨,幽王如期临朝,百官参贺。太子趁此时机,故意派遣数十宫娥径奔琼台,无视礼法,胡乱采摘花木。台中宫娥出面阻止:“这些花卉乃万岁亲手栽植,专供褒娘娘品鉴,尔等怎敢损坏,犯下大罪!”
另一边宫人据理力争:“吾等奉东宫太子令旨,采集鲜花敬献正宫娘娘,何人胆敢阻挡?”双方争吵不休,声浪渐高,终引来褒拟亲自出阁查看。面对突如其来的冲突,褒拟怒火中烧,正欲发作,却不料太子宜臼疾步冲至,一把抓住她的乌云秀发,冷嘲热讽:“妖女!你何德何能,既无名分又妄自称娘娘,目中无人!今日本王太子教你认清身份!”言罢,挥拳便打。
宫娥们深知此举后果严重,纷纷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