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玄幻魔法>纵横列国策> 第三回犬戎席卷镐京城,周室动荡平王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回犬戎席卷镐京城,周室动荡平王迁(5 / 5)

建两都,实以守西京为主,以稳固社稷基石,东都则备临时巡狩。吾王若弃镐京而迁洛,恐王室从此式微矣!”

此言掷地有声,打破了原先一边倒的局面,使得空气陡然紧张起来,犹如弓弦拉满,蓄势待发。

平王回应:“犬戎肆虐岐丰,攻势凌厉,宫阙亦残破不堪,朕欲东迁,实属无奈之举。”

武公坚定道:“犬戎狼子野心,岂容其窥伺王庭。申公借兵之举失算,等于引狼入室,使之火烧宫阙,戕害先王,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望吾王励精图治,节省开支,爱护百姓,操练兵马,效仿先王之北征南讨,擒拿戎主,祭告七庙,方可洗刷耻辱。若一味退避,逃避仇雠,只怕退一步则失一寸,犬戎之觊觎,将不仅仅限于岐丰之地。昔日尧舜之世,居住茅屋,夏禹居于简陋宫室,未尝以此为陋。京师之壮丽,岂在于宫室之豪华?愿吾王深思熟虑!”

太宰咺反驳:“老司徒所言,乃保守之见,而非与时俱进。先王纵有失政之处,引来寇贼,已不必过分责难。今吾王亟需重建家园,重整旗鼓,然而府库空虚,兵力疲弱,百姓畏犬戎如畏虎狼,一旦敌骑长驱直入,民心必会动摇,届时误国之责,谁又能承担得起?”

武公再次进言:“申公既能引戎,必然也能退戎。吾王不妨派人询问,或许能求得良策。”

争论愈发激烈,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充满智者哲辩的火花四溅。

正当廷议未决之际,国舅申公派人送来紧急书信。平王展信一阅,书中言犬戎侵扰不停,国家面临倾覆之灾,恳请平王念及骨肉亲情,速派援兵。

平王神情严峻:“舅氏自身难保,焉能顾及朕。迁都洛邑,朕心意已决!”遂下令太史择吉日东迁。

卫武公闻此,感慨万千:“身为司徒,若主上迁徙,民生动荡,臣之责任重大,难以推卸。”于是提前张贴告示,晓谕百姓:“若有愿意随驾东迁者,速速准备,共同出发。”祝史撰写文章,详述迁都缘由,祭祀宗庙。至吉日,大宗伯怀抱七庙神主,率先乘车启程。秦伯嬴开得知平王东迁,亲自率军护卫,百姓扶老携幼,追随者络绎不绝。

彼时,在宣王主持盛大的祭祀之夜,梦境如诗如画,幻化出一位绝代佳人,其美足以倾城。她悠然自若,先笑三声,再哭三声,手中捆绑着七庙神主,从容不迫地向东渐行渐远。笑声对应褒姒骊山烽火戏诸侯的嬉闹,哭声则寓言幽王、褒姒与伯服三人生死之厄;神主东行,则预示今日东迁之举,一切预言皆如镜照现实,丝丝入扣,毫厘不爽。

又闻太史伯阳父留下神奇谶言:“笑而后哭,哭而又笑,羊为鬼吞,马逢犬逐,须谨慎,须谨慎,弧箕箙之兆。”羊为鬼吞,映射宣王四十六年不幸遇鬼,己未年的厄运;马逢犬逐,则象征犬戎入侵,幽王十一年庚午的悲剧。

如此一来,西周的命运遂告终结,天命注定,亦可见伯阳父神机妙算,占卜如神。至于东迁之后的故事如何演变,敬请期待下一章揭晓。

【凤鲚言:

烽火戏诸侯,镐京犬戎啸,

天子蒙尘埃,周室飘摇摇。

平王被迫迁,洛邑续新朝,

权柄渐分散,诸侯各领潮。

破晓战鼓鸣,血染残阳照,

王者泪满襟,旧梦随风消。

新都虽鼎立,世事如浮萍,

群雄逐鹿起,春秋序幕开。

英豪并起时,剑气冲霄汉,

江山代有才,乱世显忠肝。

东迁非终结,只是新篇章,

历史长河中,春秋笔墨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